從農產品、零部件到大裝備,如今,“物流鏈”上運輸的貨物越來越多。秒速、準時、通達!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去感受中國物流的尖峰時刻。
平均每秒,亞洲最大貨運機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的傳送帶上,天南地北的貨物以每秒2米7的速度沖刺;平均每天,全國超51列中歐班列,載著超1.8億美元貨物密集進出港;平均每月,全球貨物吞吐量最大港口——寧波舟山港,往來穿梭的巨輪裝載超1.1億噸海內外貨品通達全球。
物流快跑,貫穿著我們的一年四季。
總臺央視記者馬佳倫:6月,仙居的楊梅密集上市了。凌晨采摘,清晨分揀預冷,中午就可以完成發貨,這就是楊梅獨有的“物流”時間。今年,仙居將有超12.1萬噸楊梅飛奔進入千家萬戶。
在張宇峰的記憶里,楊梅很有脾氣,長在高高的山頭,還必須梅農們親手摘。下山這條路,老一輩兒一走就是很多年,楊梅易腐爛,半天就變質。過去手挑肩扛送下山的楊梅,走出去都很困難。
如今,完善的物流鏈不僅覆蓋了這條下山路,還解決著轉運全國、出口世界的難題。吳豪杰的一年四季總是追著時令鮮果成熟的足跡。5月的枇杷,6月的楊梅,7月的水蜜桃,每到鮮果季,在臨近產地,他和同事們總會搭建起一個專屬于時令水果的臨時中轉場。場地內,燈火徹夜通明,飛馳的傳送帶會在8分鐘內將楊梅送上專屬車輛,發往下一站。
總臺央視記者 馬佳倫:此刻,凌晨采摘下樹的楊梅正在填滿身后這架楊梅專機,隨后再通過“空空中轉”“地空中轉”的方式,最快24個小時就能抵達北京客戶手中。今年五月,快遞日均業務量超過5.5億件,這其中不乏五湖四海鮮貨的身影。鮮貨直達餐桌的背后,櫻桃專線、荔枝專線、楊梅專線上,一架架飛奔的鮮果專機成就了餐桌上的夏天。
平均每天,超過2.49萬噸的貨物穿行在不斷織密的空中航線。同樣的一天,還有超1056萬噸貨物流動在鐵軌之上。
6月,第1000列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滿載汽車配件和LED顯示屏,從陜西西安始發,前往德國杜伊斯堡。如今,人們早已習慣高鐵列車分秒不差的發運時間,但對于跨越多個國家的貨運班列來說,擁有一張時刻表并非易事。
當跨境貨運班列擁有了自己的時刻表,便吸引了更多企業的目光。
總臺央視記者 馬佳倫:2022年到現在,像這樣的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的運行線路已經拓展至11條線路,每周穩定開行17列。如今隨著越來越多時刻表應用于中歐班列的運行,跨境列車按表行駛,跨境貨品按時抵達。目前,中歐班列全程時刻表列車的運行時間較普通班列平均壓縮30%以上,同時,單個貨柜的價值較普通中歐班列提升平均41%左右。
很快,2000噸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面粉,乘返程中歐班列抵達企業的專用鐵路線。這些年,不僅離港班列滿載著國產好貨,返程班列的集裝箱也裝得越來越滿,每一列返程班列都會匹配最優轉運方案,從而提升回程運輸效率。
記者觀察: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流動的中國活力奔涌
總臺央視記者馬佳倫: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從鐵路、港口、空中持續打通的“大動脈”,到配送末端越發暢通的“微循環”,高效物流鏈,不僅牽動著一個個家庭有滋有味的生活,更跨越國界鏈接全球間的經貿往來。貨物快跑,不只是一種交通方式的提速,更是物流鏈上各環節的有效銜接。田間地頭,冷鏈貨車早早開箱迎客;產地周邊,專屬貨倉極速分撥;冷鏈車、全貨機,精準匹配千公里內外目的地。這是一場接力賽,更是對時效的極致解讀。這些年,不同交通方式抱團前行。西部陸海新通道,實現東西相連,陸海相通。鐵路專用線深入廠區、園區絲滑裝卸;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疏通物流堵點。當“大動脈”更強勁,“微循環”更暢通,飛馳的中國物流將持續為全球經濟增長增添動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