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7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九部門發布《關于推進高效辦成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一件事” 加大培育幫扶力度的指導意見》。
     
    海口權威新聞門戶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九部門幫扶“個轉企”:簡化程序 降低成本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25-07-04 13:17

    7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九部門發布《關于推進高效辦成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一件事” 加大培育幫扶力度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進一步促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支持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簡稱“個轉企”),加大培育幫扶力度。

    《指導意見》提出,充分尊重個體工商戶意愿,加強政務服務系統集成,為“個轉企”提供統一規范、高效便捷的服務,助力提升轉企后內部管理水平和合規意識,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同時,加大對“個轉企”發展的培育支持,有效降低轉換成本,服務更多個體工商戶做大做強,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簡化“個轉企”程序,降低“個轉企”成本,有助于鼓勵更多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自愿轉型為企業,從而將其引入發展新賽道,打開成長新空間,為宏觀經濟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劉興國還指出,《指導意見》的一個突出亮點是為“個轉企”留下了過渡期,延續原有管理與激勵措施,實施包容性監管。“這既有助于減少有意向轉企個體戶的轉型擔憂,也有利于‘個轉企’后逐步適應新的監管要求。”

    具體來看,《指導意見》提出,優化“個轉企”辦理流程。在優化登記注冊流程方面,登記機關根據個體工商戶申請,通過直接變更或者“注銷+設立”兩種方式之一,完成“個轉企”登記。

    其中,采取直接變更方式轉企的,登記機關依據《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規定》辦理變更登記,延續使用原個體工商戶的成立日期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將其登記檔案和年度報告等材料并入新設企業予以保留;符合要求的,保留其字號和行業或者經營特點;原個體工商戶經營場所不變并且符合企業設立要求的,可以免予提交住所使用證明材料。

    采取“注銷+設立”方式轉企的,登記機關依據《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辦理原個體工商戶注銷和企業設立登記;鼓勵各地合并辦理兩次登記,實現申請人提交一次材料即辦結所有事項。

    在加大“個轉企”培育幫扶力度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堅持分型分類梯度培育。市場監管部門要認真落實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各項措施,精準掌握個體工商戶總體發展情況,重點關注“成長型”“發展型”個體工商戶和“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轉企意愿。將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納入“個轉企”培育庫,實施動態管理,及時做好政策解讀宣傳和跟進服務。

    《指導意見》明確,探索建立“個轉企”過渡期。支持各地相關部門結合實際對“個轉企”在一定時間內實施過渡期管理。采取直接變更方式轉企的,原則上保持原有發票額度;不滿足需要的,企業可以向稅務部門提出調額申請。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在過渡期內延續原有管理和激勵措施,實施包容審慎監管,著力降低“個轉企”制度性交易成本。

    《指導意見》還強調,嚴格遵循自愿原則。各地相關部門在培育“個轉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個體工商戶經營者意愿,提示“理性轉型”,不得強制、誘導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不得設置任何有關“個轉企”數量、增速或者比例的指標,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基層攤派任務。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文博] [編輯:云夢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