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創新創業舞臺,提升工作和生活便利度
海口打造外籍人才逐夢“棲息地”
南洋風情“碰撞”多元文化,百年老街盡顯“國際范”。日前,在騎樓老街歌舞劇場舉辦的海口第五期外籍人才創新創業孵化班結業典禮上,十余個國家的50多位外籍人才以歌舞表演、創意展示等形式,為3個多月的學習畫上圓滿“句號”。
在復興城舉辦的海南國際人才政策與資源交流會現場,企業與外籍留學人員進行交流。記者 康登淋 攝
推動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與社會保障卡融合集成,實現“一卡多用”;開展聘用外國人單位和外國人信用等級評定工作,以信用監管實現“容缺后補審批”等服務……近年來,海口用心用情打造外籍人才逐夢“棲息地”,不斷提升外籍人才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化程度,讓外籍人才引得進、留得下、用得好。
貼心服務綻放吸引力
“孵化班不僅讓我學到了創業知識,更讓我感受到海口對外國人的包容與支持。”在海口第五期外籍人才創新創業孵化班結業典禮上,來自摩洛哥的學員亞當從導師手中接過結業證書后動情地說:“這里將成為我逐夢自貿港的創業起點。”
慕名而來的外籍學員,日益壯大的導師團隊,是海口以創業幫扶激起外籍人才發展“一池活水”的生動寫照。
為助力在瓊外籍人才創新創業,海口國際人才之家先后開辦了5期外籍人才創新創業孵化班,舉辦了50次室內理論課和15次戶外實踐課,培訓外籍學員近200人。“導師采用兩種語言授課,便于我們理解和學習。”來自菲律賓的學員沈月嬋告訴記者,她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課堂游戲中,體會到了“誠信”對于創業者的重要性。
國際知名歌手查理·普斯(Charlie Puth)巡回演唱會亞洲首站在海口五源河體育場火熱舉辦。記者 蘇弼坤 攝
讓外籍人員來華工作更便利,關鍵在于手續的化繁為簡。去年以來,市科工信局(海口市外專局)大力推進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與社會保障卡融合集成工作,并于去年年底首發新版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電子證照。
“現在點開電子社保卡APP,就可以查看工作許可信息,不需要再隨身攜帶實體證件,并且還能享受社保卡‘一卡通’服務,這對于我們長期在海口工作生活的人來說太方便了。”來自英國的David Adrian Janke告訴記者,十多年間,他輾轉中國多地,海口日漸便利的創業環境吸引他定居于此。
去年,海口在全省首推“雙主體”信用等級評定機制,將信用等級“四色名單”嵌入政務服務,推動外國人工作許可證、居留許可有效期趨于一致。同年,省級政務平臺“海易辦”上線國際服務專區,為外籍人才開辟了“綠色通道”——集成政務、營商、旅游、生活等8類主題場景,提供一站式政策資訊和生活指南。同時,“海易辦”創新在瓊服務“一件事”,將來瓊工作、人才認定、企業登記等8個事項“打包”導辦,讓外籍人士和外資企業享受與本地居民、企業同等的辦事便利。
優質環境激活發展力
走在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里,時常能看到不同膚色的創業者,來自巴基斯坦的亞辛便是其中一員。
作為海南拉曼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亞辛所在的公司依托自貿港優惠政策,不僅將海外優質干果引入中國市場,還把中國的手機、電器和建筑材料銷往全球多地。談及未來,亞辛滿懷憧憬:“我們要把海南特色熱帶農產品推向全球,為國際農產品交流搭起堅實的橋梁。”
近年來,復興城產業園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憑借完善的創業生態和優質服務,不斷拓展國內外“朋友圈”,吸引了眾多像亞辛一樣的外籍創客與留學生。同時,為給外籍人士打造理想的工作生活環境,海口多部門協同發力,奏響服務升級“協奏曲”。
近期,市委外辦聯合市旅文局等16個部門聚焦外籍人士在瓊工作、生活、旅游中的堵點,建立協同工作機制,推動一系列便利化舉措相繼落地:全市4A級景區實現英文導覽100%覆蓋,讓外籍游客暢游無憂;服務場所增設英文標識、翻譯機及涉外窗口,打破語言溝通壁壘;“海汽e行”小程序開通護照購票功能;“投資海口”英文網站新增“海口外國人服務指南”小程序入口……
斯洛伐克人Jan Kerekes(左2)在海口創立國際貿易公司,將斯洛伐克的礦泉水、水果酒等商品引入中國市場。 記者 蘇弼坤 攝
斯洛伐克人Jan Kerekes是海口推進外籍人才工作、生活便利化舉措的受益者之一。2023年,他與合伙人創立了海口全量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將斯洛伐克的礦泉水、水果酒等商品引入中國市場。今年,該公司攜眾多展品亮相第五屆消博會,收獲了廣泛關注。“這不僅為歐洲優質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拓展了通道,也讓我們得以通過海南自貿港,將中國的健身器材等海外客戶感興趣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Jan Kerekes說,隨著海外人士越來越看好海口,他的公司還將目光投向海南旅游賽道,計劃向全球推介這片充滿魅力的產業熱土。
城市形象更具“國際范”
今年端午期間,海甸溪上熱鬧非凡,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及國內多地的30多支龍舟隊伍劈浪競逐。賽場外,各式各樣的非遺展位也成為椰城向世界展示本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我很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參加龍舟賽是我人生中的難忘經歷。”海口麓島龍舟隊英籍隊員Suki在賽后興奮地說道。
從免稅購物節打造全球消費新場景,到端午龍舟賽鏈接東南亞文化圈,再到坎耶·維斯特試聽會掀起海外社交媒體熱潮,如今的椰城正以多元維度構建“國際范”城市形象。來自南非的勞拉·尼德蘭茲在海口工作生活已7年有余,去年,她從一名媒體從業者轉變為中非商業咨詢公司創始人。閑暇時,她喜歡漫步在騎樓老街,以本地人的視角沉浸式體驗海口的風土人情。勞拉注意到,近年來,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線不斷加密,免簽政策持續釋放紅利,出入境愈發便利。同時,海口不斷推出的免稅購物新場景,也在持續釋放“文旅+消費”的全球吸引力。
在2025“口杯”端午龍舟國際邀請賽現場,來自馬來西亞的龍舟代表隊成員合影留念。記者 孫士杰 攝
允許外資在海南試點設立演出經紀機構;實行59國人員入境免簽政策,并簡化國際游客入境手續;海口推行大型演出審批“一件事”機制,實現一網通辦。今年6月,海口入選“2024年度國際傳播影響力Top30城市”與“年度潛力上升城市”。市旅文局局長王可表示,海口將加快打造“國際演藝之都”,同時,通過引進國際旅游消費旗艦項目,強化國際宣傳合作,持續提升入境游客人數,促進文化旅游業蓬勃發展。
記者手記
心安之處便是家鄉
在全省率先設立“外國人服務綜合窗口”,實現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信息共享,實行“并聯審批”模式,探索實施外國人才工作許可單向認可措施……近年來,海口持續暢通外籍人才流動渠道,不斷提高外國人扎根海口、建設海口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再次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是海口用心筑就國際人才“棲夢之港”的生動注腳。
海口第五期外籍人才創新創業孵化班結業典禮上,參與表演的國際友人在合影留念。 記者 王子豪 攝
城市需要人才給予的活力,而人才也期盼一個能托舉夢想的港灣。在復興城產業園,有不少外籍創客,他們或力爭將海南的熱帶農產品推向全球,或致力于把遠在海外的家鄉特產引進中國。眼下,他們的創業夢想正隨著海南自貿港政策的落地見效,照進現實。
從一張證件的“蝶變”,到一場國際龍舟賽的共鳴,再到“量身定制”的創業指導,當前,海口正加快優化外籍人才服務管理制度、暢通人才流動渠道,為外籍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心安之處便是家鄉!相信隨著一攬子人才服務舉措的落地見效,越來越多外籍人才將在海口獲得“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