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20日消息 武漢大學今年錄取的2010級本科新生中,有63人未辦理入學手續。雖然,全國高校未報到 新生每年都會有一批,但均沒有超過教育部控制的1%的比例。武漢大學此次棄學人數也并不算多,只占0.76%。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能到武漢大學這樣的名校讀書,是不少人求之不得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們選擇了放棄?放棄,又意味著什么呢?
或出國或擔心就業
武漢大學與這63名學生分別進行了聯系。其中9人因聯系方式變更無法聯系上。其他聯系上的54人中,有14人明確要出國,明確表示專業不對口而復讀的學生不到10人,其他人表示放棄入學資格,但并未說明原因。63人中,調劑專業錄取的學生只有15人。
從棄學學生所錄取的專業看,較多的是醫學院護理專業10人,國際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10人,動力與機械學院材料專業等6人,哲學學院6人,外語、新聞、信息管理、歷史、數學、物理電信等專業也有個別學生。我們了解到,護理、軟件、材料等專業都是社會上的“熱門”專業,就業率在武漢大學都排在前列,其中護理學就業率達100%;哲學學院近年就業率均在90%左右,而且就業層次較高。
在軟件學院未到的10人中,有4人為第二學位學生,因為已找到工作而選擇放棄;有3人決定出國,1人因病不能到校,還有2人未說明原因。動力與機械學院的6人中有3人明確出國,哲學學院6人中也有2人表示出國學習。護理專業未報到的學生全部是武大后來征集志愿錄取的。
據了解,該校在與這些學生聯系溝通時,也介紹了武漢大學寬松的轉專業政策。護理學專業小別表示,自己沒有來報到,主要是因為擔心不好就業,而且社會上也有一些偏見;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的小劉則表示,雖然知道遙感專業是武大的王牌專業,但已經拿到了國外大學的通知書,想選擇走另一條路。
錄取后“棄學”不妥
高校生源未來將越來越緊張。有報道說,今年應屆高中畢業生出國留學人數占畢業生總量的比例并不高,但在逐年上升。以南京為例,2007年,應屆高中畢業生被國外大學錄取的學生約占0.7%,2009年達到1.7%。在一些省、市級示范學校,這一數字可占到應屆高中畢業生總數的5%至10%。
有位業界的人士說,10年前,出國留學的本科生群體,除個別尖子生外,主要集中在考不上大學或只能考取“二本”學校的學生;5年前,出現了一些能夠考取國內“一本”學校,但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最近,一批綜合素質拔尖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留學讀本科,而且獲得了國外名校的獎學金。
社會上對高校一些專業的認識有偏差。一些家長和學生,對專業情況不是真正了解,就做了決斷。如哲學,是武大的優勢專業,超過60%的本科學生都有繼續深造的機會。偏見遮擋了視線,如護理學專業,國內各大醫院急需該專業人才,但因為傳統認為,這是“照顧別人”的工作,不受尊重。
也有人認為,“棄學”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這種現象,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選擇的多樣化,本身就是社會進步一種表現。
但不管怎么說,這給社會帶來了一些麻煩和損失。如果這些人在錄取之前,就明確選擇放棄,那么,就會有其他人補充進來,而現在,則不可能了。雖然現行的政策,對這些人明年再次報考大學沒有明確的限制,但是,這些“放棄”者多少應該感到一點歉意。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