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學子昨現場“考試”潘基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昨接受南大學位證書后,還接受九旬“老師媽媽”的回贈禮品云錦和紫砂壺
潘基文給南大師生作演講。
南大91歲的蔣克老師向潘基文贈送禮品。
海口網11月1日消息 “感謝你們接納我成為這個非凡家庭的一員,我接受這個博士學位并不是為了我自己……我接受這個學位是為了聯合國——我所服務的組織。你們授予我榮譽,即承認聯合國在現代世界中起到關鍵的作用。”昨天(10月31日,下同)下午,南京大學禮堂,身著博士服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接過南京大學校長陳駿頒發的名譽博士學位證書時這樣說道。在場的南大師生報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這位新校友的加入。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稱,我們授予潘基文秘書長南京大學法學名譽博士學位,既是對他杰出才能、淵博學識的充分肯定,也是對他長期以來在促進國際合作交流、維護世界和平事業中所展現出的睿智、勇氣和魄力的高度認可。
“小康生活將是中國獻給世界的禮物”
典禮上,潘基文還為南大師生作了一場題為《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的精彩演講。上午他剛從上海世博乘滬寧高鐵趕到南京,話題就由此開始,“每一次我到中國來都會驚嘆中國的蓬勃活力,中國變化的驚人速度。這種驚人的速度我已經從滬寧高鐵上看到了,原來5個小時的距離現在75分鐘就到了。而這還不是你們最快的火車,上個星期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世界上最快的鐵路交通,上海到杭州的城際高鐵。中國的確在全速前進,影響是具有全球意義的。”潘基文認為,發展是中國的優先任務,每個人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如何確保可持續發展。
潘基文還介紹說,今年8月設立了聯合國秘書長全球可持續性高級別小組,由芬蘭和南非總統擔任該小組的聯合主席,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南大的杰出校友,也是這個高層小組的一員。“我已經要求該小組找到消除貧困,應對氣候變化,保障水、食品和能源安全的整體解決方案。他們的發現將實施于政府間合作,比如應用于氣候變化問題的協商。在2012年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中,高層小組會發揮關鍵作用。”潘基文說,所有的這些問題: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等,都依賴中國的領導力。“你們已經持有這樣的理念,2020年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愿景。中國是重要的出口國,而將小康生活變為現實,可能最終會變成中國重要的出口產品,是中國獻給世界的禮物。”
稱學生提問是一場“現場考試”
潘基文隨后還給南大學生一個提問的機會。一位學生問道:根據氣候公約,發達國家是否應擔負更大的責任,在財政和技術上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支持?潘基文幽默地回答,剛才授予我博士學位時沒有經過考試,這個問題看來就像考試一樣,很重要也很難。如果我來寫博士論文,我會選擇這個作為課題的。
“氣候變化是對全球的挑戰,包括發展中國家及發達國家,而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更為顯著,因此氣候變化協議應該討論到人類共同責任,大家各有分工,在這一架構中,發達國家應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經濟及技術支持,但這種投入非常艱難,因為大家各有觀點,重要的是我們要達成一種協議。去年哥本哈根會議并未達成既定目標,今年的坎昆會議將繼續這一議題。”潘基文表示,他希望通過聯合國的力量,讓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溫室氣體排放這一問題上達成協議,共同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
去年曾讓沙祖康捎禮給南大“老師媽媽”
學位授予典禮結束后,潘基文來到大禮堂會客室,接受了南京大學91歲教師蔣克老人向其回贈的禮品——一幅繪有牡丹和和平鴿的南京云錦和一個紫砂壺。蔣老緣何向潘基文回贈紀念品?這其中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1970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外文系。他在南京大學求學期間,蔣克任英語系黨總支書記,對貧困中努力學習的沙祖康十分關心,沙祖康稱蔣老為“老媽媽”,40多年來師生之情非常深厚。2009年12月,蔣老90歲生日之際,沙祖康專程從美國紐約回國為“老媽媽”祝壽,臨行前向潘基文請假。當潘聽說沙的老師媽媽已90高齡時,十分動情地說:我的老母親也90歲了,你這次回去一定要幫我帶一份禮物送給你的“老師媽媽”,并連夜叫自己的秘書將禮物送至沙祖康的官邸。沙祖康回國后一家四口專程趕到南京,在蔣老的家宴上,他將潘基文的禮物鄭重地交給了蔣老,并當場打開了這件包裝十分精美的禮物:禮盒的上面是潘先生的一張名片,禮盒打開后,是一套做工極為精致的白底雕花韓國瓷器,一大一小兩只碗和一只碗蓋,碗底刻有潘基文先生的親筆簽名。蔣老在九十大壽時收到這樣的禮物非常高興和激動,再三表示“謝謝潘先生!”此次蔣老回禮,也表達了一位中國老人對潘基文先生的敬意和對世界和平的祝愿。潘基文說早上還和沙祖康談到來南大的事情,沙祖康因為有事情不能回母校,非常遺憾。
南大贈送的紀念品則是總計200部、6000余萬言的大型學術叢書《中國思想家評傳》。最后,在紅色簽字簿上,潘基文用端正漂亮的中文給南京大學師生留言——“獲得南京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我感到非常光榮。感謝南京大學對聯合國的貢獻,聯合國是你們的伙伴”。(通訊員劉作楣 張文江 劉成 記者 張琳 攝影 吳俊)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