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對比
待遇優厚VS傳說誘人
張凌介紹說,其實,好的外企在同學們心中還是有一定地位的,但受金融危機一些外企大幅裁員、減薪的影響,以前附著在外企身上的光環已經在同學心目中漸漸退去,外企不再單純是工資高、環境好、管理先進的代名詞,工作壓力大、不穩定的另一面也暴露出來。而這時,國企無裁員的優勢恰恰顯露出來。
按規矩,宣講會結束后才能現場投簡歷。昨天,當張凌投完簡歷從人群中擠出來,已經快4點了,錯過了一場3點半舉行的筆試,但張凌并未顯露出遺憾,因為他已拿到兩個錄用意向,其中一家外企給出的年薪是25萬元。
張凌之所以對中國電子進出口公司感興趣,除了專業對口,也是看中它的國企背景。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張凌沒到國企實習過,對國企的了解主要來自家長、學長介紹、以及網上的新聞。據了解,在大學生眼中,國企不僅擁有和公務員相似的穩定,還有著很多誘人的“傳說”。傳說中,國企可以解決北京戶口;國企有可能分房;國企福利好,實際年薪可以達到20萬元……
“目前的房價這么高,剛畢業的大學生靠自己奮斗,得多少年才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呀。雖說不指著國企還能分房,但有了北京戶口,至少可以有資格購買低價的保障房,這個不是虛的。因此,班里有同學宣稱,非國企不去。”張凌覺得同學的提法雖然有些夸張,但也反映了普遍的擇業心理:如專業對口,首選國企。
張凌說,他有個表姐在北京工作10多年了,買了房,有了小孩,算是北京的“常住民”了,只是一家三口沒有北京戶口。以前表姐說,這么多年過來,除了辦護照等一些事情需要回老家辦,其他也沒覺得有什么不方便。但去年孩子上學,問題出來了,沒戶口算是借讀生,為了上學,費了老鼻子勁了,由于今后還要面臨孩子回老家考試等問題。表姐和表姐夫商量后,辭去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報了海淀一所學校的MBA,準備考研。35歲了,重新拾起書本,只為將來有個重新分配的機會,弄個北京戶口。這件事情對張凌的刺激很大。
公關對比
專業技能VS灰色技能
沒有封面,也沒有花哨的裝飾。簡歷回歸傳統低調,特別是“國企版”,和10年前的格式差不多。北大“三角地”一家打印的工作人員小孫說:“這個變化就是從工作不好找那年開始的。”
除了在簡歷上投其所好,張凌還抓起了《曾國藩》、《胡雪巖》、《杜月笙》等人物傳記,以便將來更好地脫掉“書生氣”,懂得中國的人情世故。但和學妹小吳比起來,張凌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小吳是北大文科,去外企比較難,就一門心思專攻國企和公務員。她聽一位去年進國企的學姐說,一個本來分在分公司的女生,因為能歌善舞又活泛,培訓結束后直接留總公司了。在學姐的指點下,小吳暑假專門學了民族舞,她團購了一張卡拉OK學習卡,偷偷背著同學學唱歌。
大學生畢業前專門修習《厚黑學》、喝酒唱歌等,被一些專家總結為“灰色技能”,并認為是一種不良社會風氣的產物。但在實際中,這種行為被許多人認可。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一項調查顯示,70.7%的人認為在職場競爭中具備“灰色技能”很重要,其中20.0%的人表示“非常重要”。小吳也認為,如果沒有專業技能,一心修煉唱歌、跳舞,甚至是打牌、搓麻、喝酒,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有一技之長,學學唱歌、跳舞,能更好的與人打成一片,無可厚非。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