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2月2日消息? 過去的一周,關于高考特別是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新聞頻見報端。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別發起有“華約”“北約”之稱的自主招生聯考后,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立即推出“八校聯考”。為獲取自主招生資格,不少考生選擇了報班培訓,對此專家表示完全沒有必要。
今年我省639人次獲自主招生資格
自從2003年開始,我國就通過實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允許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以選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發現的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自主招生人數不能超過試自主招生面試點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據省考試院介紹,2010年我省66所中學639人次獲得62所高校自主選拔錄取資格。這些考生在享受高考投檔線降低20分的優惠政策下,絕大部分錄取到了重點院校。
“北約”“華約”“八校聯盟”在推出自主招生聯考后,為吸引更多優秀生源,還紛紛將考試時間錯開。其中,“華約”考試安排在2011年2月19日,有“北約”之稱的北京大學等13校聯盟隨后決定于2011年2月20日聯考,“八校聯盟”考試時間安排在2011年2月26日,意味著考生可兼報三大聯盟中的學校。
南昌大學王娟教師認為,自主招生本身的設計就是為了在普通高考之外開辟一條途徑,確保把那些某個方面很有特長、綜合素質很全面的優秀學生,選拔到學校當中來。自主招生應該是一個新的途徑,一方面要保證高考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要體現高考的多元標準的評價取向,這是我國高考改革的一個方向。
參加各種自主招生培訓班意義不大
自主招生考試一般由筆試和面試組成。三大聯盟出現后,聯盟內的高校采取統一筆試+各自面試的方式進行。筆試的試題向來以靈活、多變著稱,而且名校的筆試中有一部分是超出高考大綱要求的,介于高考與競賽之間。
對此,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考生為了獲取自主招生資格,紛紛參加各種培訓班。一些高校人士明確表示,不贊成考生參加自主選拔培訓。因為自主選拔是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發展潛力,不能通過短期的應試培訓能培養的。“目前自主招生培訓大多是一種噱頭。主要是因為自主招生各校有各校的特點,開設培訓班,是用統一的東西培訓個性的東西,這是不對的。如果哪一天,出現了大量的自主招生培訓,那說明自主招生就變成了小高考,失去了自主招生的意義。”王娟表示,自主招生更多是學生平時積累,臨時抱佛腳的培訓,有違自主招生的初衷。
在采訪中,城區某中學的一位教師告訴記者,實行“聯考”對考生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考一次的成績就能得到多個學校的認可,減少了學生參加考試的成本,留出了充足時間準備最后的統考。“學生多次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如果最終沒有取得任何學校的自主招生資格,反而影響了整體復習的話,那就得不償失了。”這位教師說。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