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12月29日消息“你是不是要交朋友?”“我是有錢人,可以包養你”……三個月來,周芮(化名)總是接到莫名電話和QQ信息的騷擾,直到12月24日她才知道,原來她的個人信息被泄露在一家交友網站上。
周芮家住喀什東路,目前在首府一所高校就讀。今年10月初的一天,周芮接到一位男士打來的電話,對方表示自己在烏魯木齊,說想和她“交朋友”,被周芮拒絕后對方惡狠狠地說了一句“裝什么清純”。
隨后周芮發現,每次登錄QQ后,都有不少陌生人加她,附加信息是“想要交朋友”。“一下子這么多人要和我交朋友,太奇怪了。”從那時起,每天都會有人通過QQ加周芮,多的時候五六個,少時也有兩個,而且都是烏魯木齊的男士。
12月24日,準備和男朋友過“平安夜”的周芮,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是周芮嗎?我是有錢人,可以包養你。”聽到通話后,周芮的男朋友特別生氣,我沒要求被包養,也沒有發過交友信息,你打錯了!”周芮回絕對方道。
次日上午,周芮又接到一條QQ驗證信息,對方要求加為好友并說可以“包養她”,周芮決定加上對方的號碼問個清楚,對方說,他是從一個交友網站看到她的個人信息。
“我根本沒有在交友網上注冊,應該是別人的惡意行為。”周芮認為,這些騷擾電話和QQ信息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于是向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網監處報案。
12月27日,記者登錄了周芮提供的名為“99me.net”的網站,在一個2010年9月1日注冊,名為“周芮求包養”的用戶主頁中看到了周芮的個人信息,其中包括年齡、QQ號、手機號和家庭住址。周芮表示,她曾試圖聯系該網站管理員刪除該信息,但三個管理員一直沒上線。
該網站免責聲明里稱:網站內一切信息均為網友自由發布,99me.net對其合法性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網絡監管處一名工作人員說,目前確定該網站是北京的,正常情況下受害人應先在本地的網安部門報案,然后在該網站進行頁面截圖留為證據,最后通過網站所在地的網安部門進行處理。
編后
個人信息泄露,難解的公害
在現實生活中,有周芮類似經歷的人不在少數,個人信息泄露正日益嚴重地妨礙著公眾的正常生活。不僅讓當事人不堪其擾,更可能為刑事犯罪提供土壤。
一些人在獲得了他人的信息后,通過撥打電話進行詐騙,或者先確定家中是否有人,然后進行盜竊活動。
個人信息泄露已成一大公害,人們也在不停尋求解決的辦法。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保護個人信息的相關法律,而在我國,民法通則中雖然也有關于個人隱私的條例,但它所能起到的作用卻很小。
法律的局限性顯而易見:當前最大的問題是個人信息泄露的取證難。對于商家獲取的個人信息,我們恐怕常常難以分辨其于何時何地所留。
比如,是在購車時還是購房時留的,是辦理銀行卡時還是手機實名制時登記的。加之租房、住宿、乘機、旅游以及交談等形形色色的日常活動都涉及個人信息,幾人能說得清自己一年內透露了多少?就連我們不經意丟棄的一張紙片也可能成為商家尋跡的線索時,那種防不勝防的感覺,怎能不令人無奈無語?
這尷尬的局面要延續到何時?我們只能期待,隨著法律的健全,這種情況會逐漸改觀。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