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18日消息? 南開大學課題組從去年11月起,分別在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農學院、天津大學仁愛學院等14所院校對1416名本科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畢業規劃、實習經歷、創業意向等,涵蓋了工學、理學、文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等11個學科門類,其中男生比例51.52%,女生比例48.48%。調查結果顯示,在畢業生預期普遍提高的同時,就業形勢也凸現出新特點、新問題。
68%的畢業生擬留天津
2011年本市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2.3萬人,其中本科畢業生5.9萬人,專科(高職)畢業生5.2萬人,畢業研究生1.2萬人。就業市場總體需求充足,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較好。初次就業率提高,截止到去年12月,部分高校的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80%,簽約率近50%。針對畢業生的校園招聘會規模和場次較前兩年同期數據有明顯提高,專場招聘會數量較往年成倍增加,招聘企業質量有所提高、崗位數目進一步增加。
學生預期待遇普遍有所提高,其中32%的學生預期月薪在2000至3000元。畢業去向較往年相比呈現多元化趨勢,八成以上集中在東部沿海城市和地區,到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畢業生數量有所上升,擬留在天津的畢業生比例約占68%,與往年水平大致持平。
超半數學生首選國企
“進編制”成為畢業生首選職業規劃,民營企業吸引力顯著下降。調查顯示,有58.66%的畢業生把“工作穩定程度”作為就業時首先考慮的因素,因此有50.86%的學生首選去向是國有企業,32.84%的畢業生就業意向為事業單位,21.23%的畢業生擬報考公務員,這幾項比例較往年均有提高。受金融危機期間中外資、民企大規模裁員、倒閉的“教訓”,導致畢業生在求職中把工作穩定程度排在首位。
畢業生實際去向多數進民企
畢業生實際就業去向與自身職業規劃預期存在較大反差。事實上僅有少部分人能夠進入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逾六成畢業生去向為企業,其中80%以上為民營企業。與南開大學課題組2009年的同類調查情況相比,2010年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比例有所增加,民企成為應屆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這一現象有三方面原因:首先,2010年天津高校畢業生數量高于去年總數,畢業生的就業觀、擇業觀在巨大的現實壓力下趨于理性;其次,社會保障體制的逐步完善使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就業的顧慮降低;最后,民營企業用工較靈活,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范圍和方式有所擴展。
融資難仍是創業主要瓶頸
高校畢業生的主要創業流向為市場經濟活躍、創業機會較多的大中型城市,而節能環保產業、互聯網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大量涌現也為畢業生創業提供了新的空間,而融資渠道過窄成為遏制創業的主要瓶頸。
不同專業就業差距懸殊,工科類專業就業形勢較好,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社會需求呈飽和狀態;金融專業需求較為低迷;法學類專業失業率連續三年在所有學科門類里最高。
濱海新區成為天津畢業生的重要選擇,但與企業的需求相比,專業不對口、專業技能不足的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電子通訊、生物醫藥、化工、航空航天、汽車機械、新能源、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研發人才和技術人才仍然缺乏,租賃、離岸金融、基金管理物流、文化創意等專業人才和國際化人才仍顯不足。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