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31日消息? 近年來,網癮少年違法犯罪的報道不時見諸于報端,而在福建省福清市,4名平均年齡不到16歲的少年,由于平時缺乏家庭有效的監管,在本應在課堂里好好學習的年紀,卻因迷戀網絡而最終荒廢了學業,最終走上了犯罪道路,令人惋惜。
30日,福清市海口邊防向外通報了“2011.2.19系列盜竊案”的案情,并舉行了“被盜物品發放大會”,歸還了此案部分被盜摩托車及手機物品等。
自2010年12月份以來短短兩個月,為滿足自己的上網需求,4名少年在福建福清地區瘋狂盜搶作案8起;其中,結伙盜竊助力車6起,入室盜竊1起,持刀搶劫1起,涉案金額達2萬余元。
然而,根據警方通報,記者發現,此起結伙盜竊、搶劫的計劃竟然只起源于4名平均年齡不到16歲的少年在橋洞的一次偶遇。
據介紹,4名少年因為父母皆在外地打工無暇照顧,平時缺乏有效的監管,瘋狂的迷上了網絡不能自拔,并相繼選擇了流落街頭;在橋洞里的一次偶遇,使4個離家出走的網癮少年走到了一起,他們眼見助力車盛行,防盜措施較弱,賣價不菲,于是就浪跡于福清各小區,伺機作案,以每輛500元人民幣進行銷贓。
如此瘋狂作案多起后,但所得款項仍無法滿足4人的上網需求,并由此衍生了入室盜竊及搶劫等多項犯罪行為。
令人惋惜的是,制造該起系列案件的4名嫌犯平均年齡還不到16歲,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法律的嚴懲;其中,年齡稍大一些的陳某、楊某已被福清市檢查院批捕并進入起訴階段,未滿16周歲的游某被處行政拘留15日不予執行,未滿14周歲鄭某暫不予處罰。
就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暉女士分析,這群孩子在心理成型的關鍵成長時期,未能與父母建立良好親情關系,缺少長輩的引導和關懷,再加上網絡上不時出現的不良信息,是導致他們越陷越深走上歧路的主要原因。
她認為,要解決網癮少年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必須要通過加強親情監管來解決,需要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成員共同努力來引導改善。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