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武漢大學生自制紀錄片 記錄消逝的城市記憶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時間:2011-04-08 10:17:56

      海口網4月8日消息? 7日晚,一部反映武漢歷史建筑變遷的紀錄片《漢口,漢口》在武漢大學首映,該片導演、武漢大學大四學生劉文祥希望通過該片,喚醒更多民眾重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66分鐘的紀錄片,通過照片、錄影、訪談、動畫、影視、資料等手法,將法國領事官邸、循禮門火車站、交通路生活書店等建筑在武漢城市發展歷程中的建成、保存、消逝一一道來。

      在《漢口,漢口》的鏡頭里,租界時期寬敞精致的老房子,拼接出武漢早年國際化的城市風貌;交通路上隱于商業區的生活書店,承載著武漢抗戰時期全國文人同仇敵愾的民族氣節;躺在二七路附近的轉車小路旁的銹跡斑斑的火車零件,揭示了武漢當年作為“東方芝加哥”的繁華工業……

      紀錄片的導演——劉文祥,是一名出生在黃石的大四學生,之所以用鏡頭來記錄武漢近現代建筑的歷史變遷,是因為他親眼目睹了太多城市遺址的消逝。劉文祥告訴記者,武漢擁有著光輝的歷史,在近現代城市發展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它所存留的一些遺跡、舊址沒有得到適當的重視和關注,以至于在城市改造和社會發展中被忽略甚至毀掉。

      2009年10月,劉文祥與民俗學家劉謙定一起向武漢市文化局遞交申請,要求將位于漢口交通路的上海雜志公司舊址與生活書店舊址,認定為文物加以保護。遺憾的是,這份申請并沒有保住生活書店,在城市建設中,它依然被拆除。

      “我很后悔當時沒有保留生活書店的動態影像。”劉文祥說,為了不讓這些文化記憶最后只剩一堆蒼白文字,一年多之前,他借來機器開始拍攝。“隨著城市大規模建設,許多承載著城市歷史的載體在逐漸消失,于是萌生用影像手段,記錄這個城市曾經光輝的歷史。”劉文祥說:“《漢口,漢口》不是一部風光片,而是在追尋一座城市的光榮與苦澀。”?(張芹鄒浩)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