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wǎng)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chǎn)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汶川援建難題之搶救羌文化:負重的文化傳承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  時間:2011-04-29 11:11:01

      鍋莊廣場“跳”出羌文化

      廣州援建了這個占地面積約3700平方米的廣場。羌族同胞自發(fā)到廣場跳羌族的舞蹈——— 鍋莊,成為汶川縣城一道獨特風景線

      震后,世界的目光聚焦汶川,其中又有不少人關注著蘿卜寨的命運。

      蘿卜寨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黃泥羌寨,以“中國第一羌寨”、“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遺都”而名滿天下,其獨特的風情對羌文化考古及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意義重大。

      江門援建組工作人員介紹,本著“修舊如舊,尊重原貌”原則,所有修繕都必須在不更改外形的前提下進行,恢復到民居建筑震前狀態(tài),以實現(xiàn)對蘿卜寨民居建筑群及環(huán)境與非物質文化遺存的系統(tǒng)保護。

      地震后,如何在安全性和文化原貌之間權衡成為老寨重建的突出矛盾。

      重建中,援建工作人員為最大程度的確保原有習俗、原有工藝、原有材料,傳統(tǒng)工藝全部人工操作,每個施工小組12人,負責3戶房屋重建,循環(huán)施工,土墻風干期間,可以對另一家進行施工,既保證質量又保證重建進度。

      重建的工人,都是援建工作人員和當?shù)馗刹烤x的民間建筑藝人,既要熟悉羌寨傳統(tǒng)夯土建筑工藝,又要了解當?shù)卦械慕ㄖ季郑翱梢宰畲笙薅鹊乇WC老寨的原貌恢復質量和效果。”江門援建人員說。

      具有民俗特色的鍋莊廣場位于汶川縣城內的威州橋頭,廣場核心部分略呈圓形,東面豎立著電視大屏幕。據(jù)汶川縣委工作人員介紹,2008年地震之后,廣州援建了這個占地面積約3700平方米的廣場。不久,羌族同胞自發(fā)到廣場跳羌族的舞蹈———鍋莊。因為效果很好,一些其他民族的群眾也加入其中,跟羌族同胞一起跳,成為汶川縣城一道獨特風景線。

      同樣是廣州援建的布瓦寨,由于擁有黃泥土碉群被譽為“中國最后的黃泥土碉群”。大地震中,3座千年歷史的土碉受損。由于對受損土碉修復非常成功,專家和當?shù)卣ぷ魅藛T曾表示,布瓦寨已經(jīng)準備和其他幾座羌寨“打包”申遺。

    (編輯:童言)

    網(wǎng)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