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偏科”比學生更嚴重“缺乏通識”嚴重阻遏教學水平提升,
?? 培訓必須打破學科界限
???高考選科,有能耐的選理科,沒能耐的選文科,已成為很多老師、家長和學生的習慣思維。而在普通高中,讀理科的學生對人文科學不感興趣,讀文科的學生則對自然科學無意涉獵,這更是見怪不怪的普遍現象。“功利化教育猶如一把利劍,不僅傷害學生,同時也傷害教師。教師‘偏科’比學生更嚴重。”有專家建議,教師培訓有必要打破學科界限,加強通識教育。
????功利化教育更傷害教師
????“‘重理輕文’和‘重文輕理’在學生中是兩個常見的極端,無論走到哪個極端,都很難成為真正的創新人才。”虹口區“跨學科”學科帶頭人、華東師大一附中語文教師郭備不無憂慮地說。如今高考競爭不斷提前,不少學校高二就進行文理分班,這就有意無意中給學生誤導,似乎必須重視的學科就是語數外這三門,外加理化生政史地六門學科中的一門“+1學科”。如此一來,高中九門公共知識課中至少有五門成了可讀可不讀的擺設。
????“年復一年的功利化訓練猶如一把利劍,不僅傷害學生,同時也傷害教師。”郭備認為,二者相比,教師受害更深。因為學生在應試之余還可以見縫插針,另辟蹊徑,畢業后更能憑自己的興趣博涉古今、兼修文理;教師則不然,只要職場競爭勢態依然嚴峻,只要高考指揮棒依然不變,那么大多數人只能在應試怪圈中繼續玩“貓捉老鼠”的游戲。“急功近利的教育造成教師知識結構的不合理,‘缺乏通識’已嚴重阻遏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長此以往,教師完全有可能被異化為按輸入程序機械運行的‘機器’。這樣的教師如何承擔得起培養創新人才的歷史重任?”
????老師們急需通識平臺
????“現在語文教師的數學、外語素養不及高中生,數學教師的外語素養、外語教師的數學素養也大抵如此。”對當前教師的“基礎”與“通識”現狀,上海市跨學科課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定一用“悲觀”一詞來形容。
????他曾對區級“跨學科帶頭人”申報者進行學科知識測試,試題內容涵蓋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外加計算機、音樂、邏輯,結果成績最低的僅50分,最高也沒有超過70分的。其實,試題涉及的都是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如給出一幅我國南海諸島的暗射地圖,要求在圖上標出東、西、東南三個鄰國的國名,不少人在本應是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的地方填的是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在給出的十個元素中找出五個鹵族元素,很多人早把氟氯溴碘砹忘得精光;一段初中生都看得懂的英文笑話卻沒人讀懂它的意思;而把一段C大調樂段譯成簡譜更是把老師們全都“打翻”在地……
????“‘跨學科帶頭人’申報者成績尚且如此,一般教師就可想而知了。”劉定一分析,教師當年所受基礎教育就已存在嚴重偏科現象,好多學科其實并沒有過關,造成他們知識體系上的缺失,而入職后“以學科為本”的培訓模式更加劇了這種偏差,只關注“教什么”和“怎么教”,強調的僅是教師教育的專業方面,通識教育幾乎為零。“老師們急需一個通識平臺補上缺口。”劉定一說,“這個缺口不是一般的滴漏,乃是一個大窟窿!”
????攻玉之石往往出自他山
????劉定一近年來從事高端教師培養工作,是第一、第二期上海市普教系統跨學科名師培養基地主持人。每次招收學員他都會碰到尷尬事:老師們往往根據自己所教學科選報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基地,只有那些歸不進學科基地或從事跨學科低學段教學的教師才會選擇跨學科基地。“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們的培養對象可以是任何學科的教師,跨學科基地是為他們所教學科的專業發展提供一個通識平臺。”
????華東師大附屬東昌中學政治教師楊文強當時就是“陰差陽錯”報了跨學科基地。當得知基地主持人劉定一是一名數學特級教師時,他心里暗暗叫苦:自己高中時就對數學最頭疼,多年不碰早已忘得一干二凈,現在居然投到數學教師門下,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
????但第一堂課就讓楊文強大感意外,“這位數學老師竟然神采飛揚地給我們講起了《大學》,一個半小時我居然不想打一點瞌睡。”更讓他叫絕的是,接下來的一堂課劉老師居然開講“經濟學”。從人的欲望無限到資源稀缺,從邊際效用到“納什均衡”,劉定一娓娓道來,高考、春運等社會現象都被他別出心裁地用經濟學原理進行解釋,這讓教了二十多年政治課的楊文強耳目一新。
????和楊文強有著同樣的感受,不少學員通過跨學科培訓領悟到,有些在本學科里百思不得其解的東西,在其他學科里卻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如以前生物教師一直解釋不了生物種群大年小年的機制,原來這是一個系統動力學問題,非線性系統的一個參數取適當值時必然會產生周期運動軌跡。老師們在這里看到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存在特殊通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劉定一說:“可以攻玉之石,往往不在此山中,而在別的山里,老師們不妨跳出學科界限找一找。”(王柏玲)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