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稱: 不少現代女性主動選擇單身 “事業為重”成為共識
“第四次單身浪潮已經來了。”在廣東省婦聯日前舉辦的“華人社會和諧家庭論壇暨第九屆全國家庭問題學術研討會”上,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陳亞亞在提交的大會論文《都市單身女性的生存狀態考察》中提出,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而且還帶動了“單身經濟”,據調查,30.35%的單女在“攢錢買房”,比例超過了“買衣服和美容”。
何謂第四次單身潮
中國內地曾經出現過幾次單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響所致;20世紀70年代末,知青為了返城紛紛離婚,引發了第二次單身潮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引發傳統家庭觀念的轉變,第三次單身浪潮來臨;到了20世紀末,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女性自主意識的提升,第四次單身浪潮逐漸顯現,如今,這種浪潮更明顯了。
“主動”奔單女比男多
“如果說以往的單身潮多是迫于客觀形勢,只是短暫行為,那么這次單身潮的特征就是主動者明顯增多了。”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陳亞亞說,有不少調查都顯示,都市的單身女性(下簡稱單女)更愿意選擇單身。例如早在1996年,零點公司的調查就顯示,向往獨身的城市未婚青年中多為女性;2005年,北京30~50歲的單身者中女性超過6成,上海女性中認同獨身的更高達82%;2007年,上海的抽樣調查顯示,單身女性增幅比男性略高,在某些地區數量上超過了男性,且離城區越近,單身的可能性就越大。
單女:要過自主的生活
“隨著自主能力的提升,單女們也開始反思傳統婚姻中的女性角色。”陳亞亞指出,對傳統性別角色作重新審視后的女子更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比如,“結婚后的日子我基本可以想象,白天上班掙錢養家,晚上做家務帶孩子,難得有個休息天說不定也要去孝敬公婆,萬一運氣不好還要遇到老公出軌離婚”;比如,“我問過已婚的閨蜜,婚前快樂還是婚后快樂?她們的反應都是沉默……然后我就想,人生苦短,要好好地、明明白白地活”;“自由很好,沒有身為妻子、母親的家庭壓力”。
陳亞亞說,很多研究者認為,單女的出現,反映了女性獨立于家庭之外的獨立主體性的產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她們過著一種自主的生活,進入婚姻是一件可以等待和選擇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被迫去完成的事情。
她認為,那些對傳統女性角色進行摒棄或者對傳統婚姻模式重新審視的單女,更容易認可自己的單身狀態。“她們通過自己的反思和生存實踐,正在挑戰主流的婚戀制度,證明拒絕傳統的女性角色,比如妻子或母親后,人生也許會更加自由和精彩。”
“單女必須依靠自己來應對各種生活壓力,利用自身不多的優勢來拓展其生存空間,進而通過展現自身對社會的貢獻來贏得公眾的認可。”陳亞亞認為,單女的生存空間是相對狹窄的。
上海過半單女
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
“由于沒有家庭拖累,單女可以更多地將精力用于事業。”陳亞亞分析,“事業為重”正成為單女們的共識。
然而,盡管事業能給人帶來成就感,但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單女的生存壓力是巨大的。她指出,《男人裝》雜志曾聯手新浪網進行調查,發現上海的單女大多工作繁忙,57.37%的人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
為求安全感
三成單女在“攢錢買房”
“隨著單身者的增多,還出現了單身經濟這個新名詞。”陳亞亞分析,不少單女是獨自居住的,一般都有工作,其中多數人的經濟狀況尚可,消費能力較強,對市場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即使偶有不理性,也不過是購物,不會選擇酗酒、賭博之類的危險行為。
調查還顯示,30.35%的單女在“攢錢買房”,比例超過了“買衣服和美容”。她說,從單女們的網上討論來看,單女多有買房計劃,因為它“真的能給女人帶來安全感,那種安全感不同于對男朋友或老公的依賴”,只是往往因房價高、小房型少而難以實現。
她認為,其實不僅房子,很多日常用品、消費場所也都不是為單身者量身定做的。不過隨著單女人數的增長,商家應該會更加關注這一群體的需求,單女的喜好在未來有可能引領市場。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