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曾令旭:他是籃球明星 更是清華高材生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  時間:2011-08-09 16:33:03

      視點

      體教結合是趨勢

      上世紀50年代起,中國體育界建立了一個“業余體校—省市專業隊—國家隊”的運動員培養模式,獨立運作、教體分離、自成體系。這套高度整合資源的訓練管理模式培養了一大批世界冠軍,促進了中國體育的超常規發展。這就是大家常常說的“舉國體制”。

      在這種體系下,運動員的體育訓練和文化教育被無情割裂。這種模式固然取得了公認的成績,但弊端也顯而易見:運動員文化素質低下、退役保障無暇顧及、學校體育有名無實……進而出現了類似鄒春蘭當搓澡工、艾冬梅賣金牌這些“退役即下崗”的辛酸故事。

      對于“舉國體制”的弊端,種種藥方中最重的一味便是“體教結合”。“體教結合”的業余模式可以說是世界體育的一個發展方向。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用的實際上都是這種培養模式。

      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為數不多的能進入職業聯賽CBA的曾令旭,他能在競技賽場上取得佳績的同時又能成為一名清華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可以說是“體教結合”的一個樣本。

      不是說每名運動員都要上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也不是說每名學生都能成為世界頂尖運動員,但體學兼優完全有可能,至少可以兼顧。一名學生,在完成好學業的同時能夠實現競技體育的夢想;同樣,一名運動員也完全可以在提升競技能力的同時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曾令旭對記者說:“并不是學習書本上的東西才是學習,打籃球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才會進步。而學習對打球也能起一個促進作用,它可以使自己在球場上具備更強的判斷能力,更靈活的思維性和機動性。”

      “體教結合”其實并不乏成功的案例。高中才開始練短跑、以高分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特招的“眼鏡飛人”胡凱,不但一度在百米跑道上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高手,而且在學業上也是摧城拔寨,目前已經開始攻讀博士。

      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說:“失去教育的體育將走向歧途。”而“體教結合”正是體育與教育的完美結合。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曾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以建設體育強國為目標,力爭群眾體育事業新突破。未來5年,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也要改革,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走“體教結合”之路。而胡凱、曾令旭的案例,恰好為我們探索這種模式提供了示范和信心。

      專題撰文 南方日報記者 王會赟 實習生 方嘉琳

    ?

    相關鏈接

    娛樂圈才貌雙全高材生[組圖]
    澳洲華裔高材生涉嫌弒母 疑因難忍被要求事事成功
    “臺大十三妹”大曝光 高材生美女分屬12科系

    ?

    ?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