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揭秘教育部《開學第一課》亮點 “史上最牛課”今年談幸福
開學第一課錄制現場。攝影記者王海欣
郎朗與鋼琴盲童在一起。
教育部和央視一起推出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全國所有中小學生同一時刻上同一節課的盛況,被稱為“史上最牛”一課。今年這一課將學點什么,又由誰來講課,本報提前揭秘其中亮點。
第一節
自信帶來幸福
小班長:陸子藝班主任:撒貝寧主講老師:鄧亞萍
預習
穿越60年體會烽火幸福
今年是建黨90周年,在第一課的預習環節,小明星林妙可“穿越”到60多年前的延安保育院,成為一名戰士的女兒。她的媽媽被日本鬼子抓走,她在獨自逃難的路上被人送到延安。為鼓勵在前線打仗的爸爸,林妙可在信中寫道:“這兒非常好,先生對我們就像媽媽對女兒一樣親,每星期吃一頓肉,每天喝豆漿吃饃饃,我們生活得很愉快。我希望您安心作戰,建立起一個幸福的國家,那時候我們見面了,是多么高興啊!”
父親回信道:“我離女兒的方向是越來越遠了,可是爸爸心里沒有哀傷,只有平靜。爸爸心里沒有遺憾,爸爸是為著你想要的幸福去沖鋒!”
60多年前一對父女的書信,把孩子們帶入對幸福的思考中。
主課
10歲盲童鋼琴國際獲獎
舞臺上響起一段優美的旋律,這是出自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劉浩之手。他曾經參加過德國舒曼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并且獲得了總決賽的第三名。但劉浩是盲童,看不見那些黑白鍵,更看不見自己面前的五線譜。
“我和正常人一樣,只是看不見東西,別的我都能干。”也許是這個堅強的男生感動了上帝,讓他失去雙目卻獲得了彈鋼琴的天賦。
2007年,劉浩的母親帶著200元和電子琴,與劉浩一起到北京尋找鋼琴老師,可是老師一看見劉浩失明就拒絕了。一連被40多個老師拒絕,讓母子二人陷入困境。2007年5月,在北京愛心組織幫助下,劉浩上了盲校,終于有了鋼琴老師。
總結
堅守理想定能獲得成功
作為第一節課的主講老師,鄧亞萍和大家分享了她的人生經歷。小時候,很多教練因為她個子矮,認為她沒有發展前途,但是她有自信,不斷堅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最終成為了世界冠軍。
退役后,她選擇去清華的時候,“我在學校可以說是最差的學生,但是我有信心,雖然我的文化課可能是最差的一個,但清華里頭有世界冠軍嗎?有我這樣經歷的人嗎?有我見識的多嗎?沒有。”她堅信任何事情從現在做都不晚。雖然那個時候已經24歲,她才剛剛開始學英文。
之后,為了更快地學習英文,鄧亞萍到了劍橋。用了十年她最終在劍橋拿到博士學位。“我們堅持,堅守自己的理想,堅守自己的夢想,通過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努力,最終你一定能夠行,而且相信自己,你也一定能成功。”
第二節
成長帶來幸福
小班長:小小彬班主任:王小丫主講老師:于丹
預習
李娜長途送鼓勵
網球冠軍李娜是很多孩子的偶像,雖然沒來到開學第一課現場,但是她通過視頻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不能因為自己打得好就興奮,不能因為自己打不好就沮喪,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一句不經意的贊美,一句鼓勵都能讓人幸福感備生,為此她非常感謝自己的教練,也希望所有的家長多鼓勵孩子。
“人的一生有很多場比賽,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是第一。”
主課
鄉村學生跳太空舞
在重慶偏遠的篤坪鄉,一個叫譚思澳的女孩一有空兒就在屋頂上跳邁克爾·杰克遜的舞步。教她跳舞的是當時擔任班主任的王忠華老師。
王老師在網上發現《dangrous》舞蹈的視頻,和體育老師一起改成了適合學生跳的集體舞。于是,700多名小學生一起在操場跳舞的場面被王老師拍下來傳播到網絡上,被網民稱為最給力的太空舞。
畢業時他們收到了老師為他們準備的特別禮物——一張存滿孩子們成長瞬間的照片。
如今孩子們畢業了,他們在開學第一課舞臺上相聚,都感謝王老師在他們心中點亮一盞美麗的燈。
總結
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主講老師于丹和大家分享了成長和成績的關系。“從開學以后,每個星期都會有小考,每個學期都會有大考,成績顯然是上學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有沒有比成績更重要的事兒?我覺得成長也許比成績更重要。”
于丹認為,成績是階段性的結果,但成長是一個貫穿生命的過程;成績提供了一個確定性的價值,而成長蘊含著各式各樣不確定性的內涵;成績只是一個外在的評價,但成長相關于時時刻刻內心的感受;成績是個標準答案,但成長是一道多選題。
“如果我們更看重生命的成長,健康的成長,從自己的心靈到身體,都蓬蓬勃勃,而且充滿自信的成長,我覺得比一個成績更重要。”
第三節
奉獻帶來幸福
小班長:豆豆班主任:董卿主講老師:楊利偉
預習
周杰倫視頻談媽媽
眾所周知,周杰倫和母親感情深厚,并寫了一首歌叫《聽媽媽的話》。
在學生中很有影響的周杰倫也將在開學那天通過視頻和所有的中小學生分享他和母親的關系。
主課
最美女孩感動全場
15年前,父母的相繼離世讓年僅5歲的孟佩杰成了孤兒,母親生前將她托付給附近村里的劉芳英撫養。可是1999年,養母因為椎管狹窄,癱瘓在床,不久養父也離開了家。于是8歲的孟佩杰和養母相依為命12年,70多斤的佩杰每天要背140多斤的母親起床,照顧她,幫她做復建。
兩人就靠養母每個月幾百元的病退工資生活,日子捉襟見肘。為了讓媽媽吃好一點,佩杰在同學生日時分到了一瓶營養快線,她拿到后趕緊跑回家,給媽媽喝。有人請她吃肯德基,她推說想回家慢慢吃,帶回家后又騙媽媽說,是因為自己吃撐了才帶回來給媽媽吃的。
最美女孩的事感動了全場觀眾,樸素的劉芳英卻有著最樸素的愿望,希望孩子將來能找到疼她的人照顧她。
總結
奉獻讓人快樂幸福
主講老師楊利偉要分享的是因為奉獻得到幸福的感悟。“我想幸福來自于奉獻,來自于幫助。當我從返回艙的艙門踏入到我們祖國大地的時候,出艙的時候說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當時我內心里充滿了快樂和幸福。”
楊利偉說,這份快樂和幸福的后面有千千萬萬個航天人,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才有了這份快樂和幸福。當他回到北京,很多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拉著他的手流下眼淚,這是因為無私奉獻而流下的幸福的眼淚。“奉獻不單單創造了幸福,同時也讓我們去享受到了幸福。我想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幫助,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給別人幫助。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人,我想他一定是一個快樂和幸福的人。”
相關
好的第一課和孩子有共鳴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司司長高洪在談到《開學第一課》的策劃時,表示好的第一課首先要有愛的情懷: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對學生成長、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深切的關懷。要讓孩子產生共鳴。
今年選幸福作為主題,高洪說,首先是讓中小學生感受黨和國家對青少年兒童的關心、關懷,讓他們感受國家的溫暖對他們擁有幸福童年的期望和所做的努力。其次,今年正好是建黨90周年,也即將迎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是為了下一代的幸福。最后,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上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對學生來說,應該讓他們擁有幸福的一生。(記者周逸梅)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