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1-09/23/eb96c56ab2d0c54ad7a9f30026141e13.jpg)
是廣東德慶人 至今已失蹤56天或跌入冰川裂縫遇難
海口網9月23日消息? 今天是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林樹標在新疆慕士塔格冰川考察失蹤后的第56天。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所”)發布消息稱,今年7月28日,該所慕士塔格西風帶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副站長、29歲的林樹標博士,在完成新疆慕士塔格冰川自動氣象站架設工作后下撤時失去聯系。
記者了解到,林樹標是廣東肇慶市德慶縣人,是“山里人的驕傲”。
新疆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金副主任稱,7月28日下午,林樹標帶領4名隊員,在海拔6000多米的慕士塔格冰川完成了自動氣象站架設工作后,他背起電腦率先下山。
有可能滑墜入冰川裂縫
林樹標背一個小包,只穿了抓絨和沖鋒衣,沒有帶羽絨服和睡袋。在目視距離約200米外翻越了一座山頭后,他離開了同事們的視線。從海拔6000米到5500米一號營地,只有一條通行路線,海拔5900米至5700米之間,是地質結構極為復雜的冰縫地帶。
10分鐘之后,帶著科研儀器翻越山頭的其余4個同事吃驚地發現,林樹標已不在視線內。
林樹標失蹤后,同事們撥打他的手機,接通了,但無人接聽。一個小時后,林樹標的手機已經沒電了。“就算在夏天太陽落山后,那個位置的溫度也在零下15℃,低溫時電池消耗很快。”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付碧宏說。
熟悉慕士塔格峰地貌的金副主任推測,林樹標有可能走偏了一兩步路線,從而滑墜進了冰川裂縫。
冰川裂縫是由冰川運動造成的,形狀各異、深淺不一,大多數裂縫會被標識出來,但在積雪填滿時,不慎失足的可能性極大。
金副主任透露說,林樹標在上山前有些高原反應,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加之那段山路坡度很大,一旦滑墜,會像楔子一樣扎入冰縫。“如果裂縫較淺,隨行隊員發現后還能及時施救,但較深的裂縫里面拐彎很多,救援難度很大,生還幾率很小。”他說。
搜尋7天無果
青藏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得知林樹標在下撤途中失去聯系后,青藏所立即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牽頭的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各方力量展開現場搜救。參與現場搜救工作的人員來自國家登山隊、新疆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新疆公安消防總隊南疆作戰指揮中心等6家單位,共有包括10名專業登山隊員在內的29人。
冰川裂縫是搜索的重點,為此隊員們還準備了繩索、冰鎬、冰爪等工具,找遍了多個冰裂縫。7月28日晚搜救未果,一夜風雪使得搜救難度加大。7月29日上午,又出動人員搜救,但當天傍晚6時,一陣狂風吹塌了大帳篷。
新疆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金副主任說,救援隊中有國家登山隊教練等專業人員,攜帶了生命探測儀等高科技儀器。7天時間內,救援隊員們將攝像頭深入200米范圍內的冰縫拍照,但當遇到很深、拐彎很多的冰縫時,“攝像頭也沒有辦法”。最終還是沒能發現林樹標的蹤跡。
經過7天連續搜救后,6家單位聯署了搜救報告,確認林樹標“冰川作業失蹤”;新疆阿克陶縣公安局蘇巴什邊防派出所確認林樹標“意外失蹤”。如果一直無法發現林樹標的下落,按照慣例,2年后將正式宣布他死亡。
為他祈福
一個多月前,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付碧宏還在慕士塔格站見過林樹標。“他熱情地接待我們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南疆地學與生態科學考察隊一行,他與慕士塔格站的其他專家還熱情地向孩子和老師們介紹了建立慕士塔格西風觀測站的科學意義、慕士塔格冰川及其地貌特征。”付碧宏說。
聽到林樹標失蹤的消息后,付碧宏異常震驚。在付碧宏的印象里,林樹標是一個精干而充滿熱情的青年科學家,由于長年在高海拔地區工作,他和同事們都被曬得皮膚黝黑。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他樂觀和堅毅。
林樹標失蹤后,青藏所官方網站發布消息,評價其“熱愛科研,為科學研究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他祈福,同時配發了其在7月28日下山前的照片。林樹標的事跡經網絡轉載后,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網友萬潤龍稱,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科學家把他們短暫的生命化作了流星,雖然是一種“犧牲”,卻具有不朽的價值。這種價值是一種無國界的不甘屈服的科學探索精神,這種精神將永駐人間,后來者會繼續前行。“林樹標的失蹤再一次告訴我們:科學探索需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我們在享用科學成果時,不能忘了那些為科學獻身的英雄。讓我們大家為林樹標祈福!”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