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陳成龍剛剛度過了他人生歲月中“最不同尋常”的“十一”假期:三天在外執勤,四天駐守營區待命。他是中國某武警消防部隊的一名普通軍人。
從內蒙古大學畢業后即踏入“行伍”的陳成龍,在數月培訓后,在這個假期真正完成了從“學生”到“軍人”的轉變。
其實,剛畢業的時候,他同時得到了三個錄用通知,分別來自建設銀行、煙草公司和武警消防部隊。最終,小陳選擇當一名軍人。
近年來,中國內地正在掀起一股“參軍熱”。許多像陳成龍一樣的大學生,要么通過軍官直招進入部隊,要么通過征兵入伍,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選擇保留學籍參軍服兵役。
2011年度的征集地方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將從11月1日正式開始。
“征集地方大學生應征入伍,對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來自國防部征兵辦公室和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通知說。
即使服完兩年義務兵役后不繼續留在部隊,有這樣一段的從軍經歷,也會讓大學生在日后的考研、就業時具備別人沒有的優勢。
朱為超大二時以在校大學生的身份入伍,2007年役滿復學。作為廈門大學廣告系唯一一名大學生退伍士兵,他在大四時順利地拿到了保送研究生名額。
根據在校大學生入伍優惠政策,退役后的大學生士兵復學后報考碩士生初試總分加10分;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
從“考證熱”、“國考熱”到時下的“入伍熱”,在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中國大學生的人生規劃和選擇在悄然轉變。
據統計,2001年中國共有2000余名大學生入伍,到2009年有近13萬大學生進入軍營,年度總量擴大了近60倍。????中國國防大學一位專家認為,隨著士官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新的士官制度推行,軍人的職業化色彩愈來愈濃厚。“這是一個雙贏的戰略,對于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有好處,也是軍隊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新需求。”他說。
“我的一位戰友也是大學在讀時入伍,他在部隊立功獲得了提干資格,認為復學后不一定有更好的就業機會,選擇留下成為一名職業軍人。”朱為超對記者說。
從1999年開始,中國高校擴招呈兩位數的快速增長。隨著擴招帶來的高等教育大眾化,大學生已逐漸失去當年“天之驕子”的光環,面臨殘酷的就業競爭。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630萬人,截至當年7月1日實現就業455.6萬人。這意味著,近兩百萬大學生當時尚未找到合適的工作。
在關于大學生參軍話題的論壇討論區中,一位網友感嘆:“畢業大學生當兵熱,是因為大學生就業難!”在后面的跟帖中,多數網友認為,在就業壓力下,入伍是另一個發展機會。
發展空間是陳成龍選擇去部隊的重要因素。“我所在的部隊有近1000人,大學生就有30多個,有義務兵,也有軍官。”陳成龍說,中隊里提拔和橫向調動的機會比較多。
有輿論認為,大學生參軍熱潮的興起,既是保家衛國的理想和對軍旅生活的向往,也折射出中國大學生關于人生規劃和擇業戰略的轉型。
北京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系主任岳昌君認為,中國大學生就業選擇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勞動力市場的變遷,“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都會考慮效用的最優化,穩定性、工資福利、就業地點、家庭經濟背景都是影響大學生擇業的因素”。
北京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排序,最優先的是政府機關,其次為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十幾年前,這個排序的第一位還都是外企。
上世紀九十年代,伴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國字頭”專業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人才頗為搶手,外企是當時令人羨慕的高薪職業。隨后,民營企業崛起,民企與外企的薪資差距逐漸縮小,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進入民企工作,比例僅從2003年到2007年就上升了二十個百分點。????近幾年,“國考熱”又成為大學生就業現象的新名詞。穩定、有保障、安全感,這些眼下倍顯珍貴的因素和收益,成為越來越吸引數以百萬計大學生爭先恐后要通過“國考”進入體制內的原因,大型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也成為現今中國大學生競相追逐的對象。
2009年,中國軍隊大規模招收大學生士兵13萬人,成為中國軍隊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就業率下降的情況下,通過制訂相應政策將尚未就業的大學生吸引到部隊中來,是推動建設一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士兵隊伍的契機。
也有人認為,入伍更多的是注重培養一種閱歷而不單單是尋找一份工作,并不是逃避或是踏上就業快車的便捷通道。“我從小就有入伍的意愿,但又有些擔心退伍后二次就業難。”海洋大學的小王就是這樣的想法。
即使是成長在軍人世家、一畢業就由征兵進入部隊的陳鵬,在談起自己的未來規劃時,也有些迷茫。“兩年義務兵役期內不一定就能得到提干機會,只能說自己要多加努力,爭取立功。”他說。
今年,首次大批征集的大學生士兵將服滿兩年義務兵役,對他們來說,又到了人生選擇的又一重要關口。
總參、總政、總后9月份聯合印發了《從大學畢業生士兵中選拔軍官暫行辦法》。根據2011年大學畢業生士兵提干和優秀士兵保送入學的通知,全軍和武警部隊計劃安排近4000名大學畢業生士兵提干,400名優秀士兵保送進入軍校。
“我的大哥轉業后又自己考上了公務員,我希望能夠提干留在部隊,但如果最后轉業,也要一樣去努力。”陳鵬說,入伍,是他人生規劃的一個新開始。
(編輯:實習生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