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1-10/23/69d380d4e44e2098ec956ba933652a3e.jpg)
打屁股雖然可能有助于學習,但如果打過頭了,也許會使孩子產生應激障礙,得不償失。
增強學習能力需日積月累
范主任說,IQ,即智商,是一個人固有的神經功能特質,“在某些情景下大腦功能會發生波動和改變,但要改變大腦的物質形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大腦的天生物質基礎上,大腦環路是具有可塑性的,可通過不斷重復練習,使大腦發生可塑性改變,但是這種改變通常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不是打頓屁股就可以瞬間改變的。
持續、適度的學習、記憶都會不斷改變大腦的物質基礎,使大腦越來越精密,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就記憶而言,范主任介紹,大腦不同區域有不同分工,“大腦中一千億個神經細胞彼此間由突觸聯系,形成龐大的神經網絡”。學習、刺激會使這個神經網絡產生新的突觸,亦可能使原有突觸有適應性改變,這就是大腦的可塑性。
記憶力好常被視為學習好的必要條件。從神經生物學角度來看,除了遺傳因素,記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塑的。在大腦中,記憶以蛋白質的形態儲存在大腦中,形成一個記憶的“倉庫”,隨著不斷學習、重復,突觸更多、容量更大的大腦其記憶力就會更強。當潛能被激活時,某些記憶也更容易儲存下來。而這一切,都需要經過時間的鍛造。
要使孩子學習好
須保持腎上腺素適度分泌
范主任介紹,人的大腦中需保持足夠高的腎上腺素水平才能保持正常的執行功能,注意力、警覺性、反應能力、操作能力都和適度的腎上腺素分泌相關。也就是說,只有保持腎上腺素一定的分泌量,我們做事時才能集中注意力,保持一定的警覺性和快速反應能力。但是,凡事有度,腎上腺素的分泌同樣如此,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人體的正常運行。
狠狠打一頓屁股使孩子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其警覺性更強、注意力更集中,因此記憶力也相應的增強了。從這個角度看,家長在學習上應該給予孩子適度的壓力,以保證其腎上腺素的正常分泌。如果缺乏外部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不充分,將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操作發揮不充分,懶散,缺乏興奮感,勢必會影響學習。
但另一方面,壓力如果過量了,小心孩子產生應激障礙,變得啥也記不住了。范主任介紹,如果外部刺激過于強烈,導致體內腎上腺素等神經化學物質分泌過多,可能使其產生創傷后應激障礙,表現出過度敏感、沖動、愛發脾氣、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特征,以及頭疼、頭暈、心率增快、心慌、心悸、呼吸急促等身體癥狀,這些狀況會抑制大腦中與記憶的形成和儲存相關的化學物質——乙酰膽堿的分泌,從而影響記憶的形成和保存。應激障礙嚴重時,大腦中掌管學習記憶的海馬區甚至會受到損傷,使患者記憶力受損。這種情況下,反而會影響其學習能力。
既然如此,給孩子施壓的“度”在哪里?范主任表示,這要因人而異,要根據孩子的反饋而定。孩子焦慮、逆反表明壓力也許過量了,過于懶散則可能壓力還不夠,家長要做到適度施壓還真不容易。因此,若家長希望“棍棒下出高分”,那就要清晰知道該使多大的勁兒打屁股,打多久,以及孩子的承受能力有多強,這些都和效果息息相關。一不小心,打出應激障礙,那豈不是得不償失?如果把握不準“度”,奉勸各位家長還是放棄“打”這種粗暴的方式,多在其他鼓勵孩子學習進步的法子上動腦筋。
(編輯:郭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