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韓晗。本人提供
海口網11月2消息? 武漢大學博士生中有一位“牛人”。1985年出生的韓晗僅變成鉛字的作品就有約400萬字,其中專著9部,3次獲中國戲劇文學獎。昨日,談起自己的“高產”,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韓晗說:“寫作于我而言,是一種生活方式。”
祖籍河北衡水的韓晗生于湖北黃石市,去年從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畢業后,到武漢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學位。日前,他的第九部專著《可敘述的現代性》出版,這也是他自去年進入武大后出版的第二部學術專著;今年初,他出版了《新文學檔案:1978—2008》。在過去的1年里,他還發表了多篇論文和多篇文學作品。
“我基本上每天都會寫。”韓晗告訴記者,“寫作對我而言是一種表達方式,而我恰恰又是表達欲望比較強烈的人,希望將自己的觀點與想法表露出來。這種寫作包括散文、小說、雜文、學術論文以及少量古典辭賦的寫作。”
2003年,韓晗的長篇小說《寂寞城市》出版。這部小說以上海為故事背景地,以一群大學畢業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為故事發展線索,展示了新時代青年的價值觀和世界,以及對金錢、愛情、友情的選擇。不過,以小說走進公眾視野的他,現在變身為一名“80后”學者,至今已出版學術專著5部。
“如果所有變成鉛字的文字加起來,大約有500余篇、400萬字左右。”談及自己目前所做的學術研究,韓晗認為“很有趣”:“你會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歷史的真相、哲學的規律,這是很快樂的事情。”
“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喜歡寫詩、寫小說的不少,喜歡研究文學的似乎不多。”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樊星評價說。(記者 朱建華)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