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1/07/122245023_11n.jpg)
穿梭于吉大校園內的紅色三輪車很是惹眼。
冬意漸濃,當北國的清寒侵入吉林大學校園,鎖住滿園的蕭瑟,課間“轉戰”于各個課堂、教室的師生們經常能看到一輛紅色的電動三輪車穿梭于校園,一位身形清瘦、梳著馬尾的女孩兒包裹得嚴嚴實實窩在后座上,三輪車的“駕駛員”是一位年近50歲的中年男子。到了教學樓,“駕駛員”背著女孩進入教室,小心翼翼地將女孩安頓到座位上,之后他才肯放心離開……女孩名叫郭惠文,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2011級本科生,送她上課的是她的父親郭彥林。這一幕,已經在郭惠文的生活中上演了近5年,無論寒暑、不懼風雨。
四年如一日
父親背上堅持求學
郭惠文是吉林市人,在她初二下學期的一天突然高燒不退,經醫院診斷為小兒類風濕(又稱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疾病的困擾讓郭惠文小小年紀就飽受關節疼痛之苦,走路艱難。醫生叮囑她,“不宜勞累,不能受寒。”“一切都很突然,之前活潑好動的女兒一下子陷于這樣的痛苦之中,讓人不敢相信。”郭彥林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心情。
但病痛并沒有阻止郭惠文的求學路,她的父母不辭辛勞,每天起早貪黑地接送她上下學,父親的背膀臂彎是她最溫暖的依靠。惠文更是不負眾望,學習成績始終保持在學校的前五名。
2008年,惠文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永吉四中。為了兼顧惠文的身體和學業,一家人住到了學校家屬區。
“四年了,每天背著女兒上學、放學,回家幫她理療,看著她吃藥,雖然不輕松,但是做父母的,沒有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罪,一想到她好起來的樣子就都值了。”郭彥林淡淡地說,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三年的高中生活雖然清貧,但惠文一家人卻始終堅持著夢想,堅守著幸福。
圓了大學夢
惠文考入吉林大學
2011年7月,惠文以600余分的好成績如愿以償地考入吉林大學,進入自己最喜愛的心理學專業。快樂籠罩了惠文一家,但更大的困難也相伴而來。惠文的病情使她難以離開父母,獨立融入到學校的集體生活中。惠文的父親只得隨女兒來到長春,全家的經濟重擔都壓在了母親一人身上。父親郭彥林在吉大家屬區租了一間插間,他說“雖然空間狹小,但能讓孩子感覺到這里是個家。”
大學生活是新奇而美好的,但與高中不同,大學校園里上課沒有固定教室,每一堂課師生都要“轉場”,而且惠文每周都有十六七節課,這給惠文父女提出了挑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郭彥林特意從吉林市運來一輛電動三輪車,“有了這輛小車,我能更方便地背孩子上學,還能節省不少時間。”
惠文說,她非常喜歡現在的心理學專業。她告訴父親,她覺得那些心理學的專家都特別厲害,自己將來也要成為一名研究生。“她的病情在好轉,現在已經處于后期康復階段了,等膝蓋部位的軟骨膜修復了以后,就可以正常走路了。這四年我們一家人能撐過去,會好起來的。”郭彥林說。
師生的關懷溫暖人心
惠文平時不住寢室,和老師、同學的接觸時間有限,但這并沒有讓她覺得被孤立和冷落。郭彥林說:“學院的老師了解了我們的情況,幫我們申請了貧困補助。惠文班里的同學都給我們很多幫忙和照顧。每次有什么通知班長都會提前給我打電話,或者給我發短信。有時候怕我不了解情況,每一步該做什么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的。”
惠文的同學說,他們只有在上課的時候才能見到惠文,而且由于身體原因,有的課她也會請假,“真希望她早日好起來!”同學們說。一些其他學院的吉大在校生了解到惠文父女的故事后,在校內網留言鼓勵他們。一位網友留言說:父愛如山,祝福惠文,希望你的身體早日康復,也祝愿你在心理學領域越走越遠。
采訪中,正在上課的婁老師告訴記者:“惠文挺堅強的,每次上課都能看到她父親的身影。希望她能克服所有困難,歷練成一名優秀的人才。”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