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技能工程、一網兩工程、現代農業職教發展工程,搭起職教富民大舞臺——
“三把火”點亮陜西職教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1-11/07/4487fc9236331021d90e03.jpg)
咸陽市職校生在接受紡織技能培訓。齊博文 本報記者 柯昌萬攝
海口網11月7消息? “要是沒有縣職教中心的幫助,我現在還是個窮光蛋!”近日,陜西省洛川縣洛陽村蘋果種植戶張延民興奮地向記者講述起自己的創業故事。多年前,由于不懂技術,他經營的果園不但沒賺到錢,反而本錢全賠;之后,在洛川縣職教中心學到了種植技術的他,種出了優質蘋果,收入越來越高。洛川果農們說,沒有縣職教中心的支持,就沒有洛川蘋果的今天。而這只不過是近年來,陜西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懷揣致富夢的農民種出了“金蘋果”
記者到張延民家采訪,剛進客廳,一眼就看到了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和他的大幅合影。“趙書記摟著我的肩膀同我照相,鼓勵我好好干,把蘋果產業做大做強。”張延民開心地說。
洛川地處黃土高原中部,晝夜溫差大,光照強,1979年被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認定為世界上少有的蘋果最佳優生區。“要想富,栽果樹”。初中畢業的張延民創辦了自己的果園。懷揣致富夢的他沒有想到,此后9年,他的果園接連遭遇冰雹、病蟲害、霜凍,投入的本錢全賠進去不算,還欠了一屁股債。一氣之下,張延民準備放棄果園,外出打工。
這時候,洛川縣職教中心教師黨永劍了解情況后,找到張延民,悉心幫他分析情況,手把手地教他隔株間伐、防冰雹、防病蟲害等各種種植技術。一年后,張延民的果園大大改觀,生產的優質蘋果十分搶手。“有一天,我賣了3.7萬元,我和我媳婦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錢,整整數了一后晌!”張延民說。
那一年,張延民種蘋果掙了11萬元。此后幾年,他家的收入情況越來越好,原來住的土窯洞變成了闊氣的二層小樓房,還用上了自來水,裝上了太陽能、天然氣灶,購置了小汽車。像張延民一樣,依靠縣職教中心技術幫扶致富的群眾比比皆是。
11月4日,陜西省教育廳廳長楊希文在陜西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近年來,陜西省把職業教育作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和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省委、省政府將職教納入“民生八大工程”10個重點建設項目之首,納入對各市區進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指標體系。各級政府按照“圍繞產業、面向人人、提升能力、服務三農”的思路,相繼啟動“人人技能工程”、“一網兩工程”、“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工程”等,加強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構建陜西農村職業教育服務網絡,有力地促進了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記者 柯昌萬)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