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學(左)正與山區的貧困孩子交談。高萬里攝
????【閱讀提示】
????他像一座橋梁,連接著大山深處的貧困孩子和外面世界的愛心。他為300多所學校的900多名貧困學生提供了一對一的捐助,建成79所愛心圖書室,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愛的藍天。他就是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職中副校長于成學。
????“前面有四五里的山路,我們得走上去”
????10月30日上午8時,星期天。
????于成學套上黑色外衣,帶上門,去回訪幾個資助過的貧困學生。
????在坑坑洼洼的山間小道上顛簸了半個小時后,車子在路邊一家小賣部前停了下來。“10個作業本、10支鉛筆,兩瓶水蜜桃飲料、兩塊簡裝沙琪瑪,兩包薯片,一共是二十元零五角。”于成學付完錢,走出小賣部,繼續趕路。
????車開至一處山崖,路有點兒窄,于成學回過頭來說:“前面有四五里的山路,我們得走上去。”夜里剛下過一場小雨,路面有點濕滑,于成學走在最前面帶路,大家都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往山上挪著……6年了,這樣的路到底走過多少次,于成學自己也記不清了。
????于成學是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職中副校長,可他又不僅僅是一名教師,在周末和假期,他是民間公益助學組織藍天助學網站的發起者和一線義工。6年來,通過助學網站,他先后籌集善款160多萬元,為甘肅省300多所學校900多名貧困學生提供了一對一的捐助,捐助了價值超過200萬元的10萬冊圖書,建成79所藍天愛心圖書室,并為資助學生的所在學校募集了超過10萬元的文具、體育器材。
????“剛上學有個適應過程,要給孩子講講,讓他好好上學”
????崆峒區上楊鄉新莊灣村老莊社。
????小林俊的家在半山腰,推開門,一孔破爛不堪的淺窯洞、兩間土坯房映入眼簾。得知兩個孩子的匯款均已收到,于成學笑了,讓娟娟給資助對象寫信匯報學習情況。
????“聽說你這幾天沒去上學,到底為啥呀?”于成學摸著小林俊的腦袋問道。或許是看見來的人多,小家伙低著頭一言不發。最后還是媽媽說話了:“這個娃有點調皮,上課也不注意聽講。老師一說他,就跑回來不想去了。”
????姐弟倆的家庭很特殊,爸爸去世了,媽媽帶著兩個孩子靠著每年政府發放的1000元低保金和種糧食換取的一點微薄收入過活。今年暑假,于成學在走訪貧困學生時偶然得知了兩個孩子的遭遇,此時娟娟再過一年就初中畢業了,小林俊馬上就要上小學。“一定要讓孩子們有學上。”回去后,于成學立即將兩個孩子的資料在藍天助學網站上進行公布。沒過兩天,姐弟倆分別被愛心人士認捐。
????“剛上學還有個適應過程,要給孩子講講,讓他好好上學。”臨走時,于成學一再嘮叨著。“今年一個暑假,我們兩人共走訪了崆峒、涇川、靈臺3個縣40多所學校80多名貧困學生,不到10天時間,這些學生全部得到了資助。那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于成學的搭檔張力說。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