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下午放學時,“美式校車”停放在貴陽北師大附小校園外,一名放學的學生正在好奇的觀看。繼甘肅校車事故之后,又一則校車新聞成為網絡焦點。11月20日,一條新浪微博稱:貴陽市金陽新區出現5輛“美式校車”,由金陽新區管委會購買。但網友還沒來得及為西部城市的學生感到欣慰,就發現,該車每輛車39萬元,供北師大貴陽附小使用,只接老師上下班,不接學生上下學。對此,網民質疑聲此起彼伏?! ⌒\嚲烤箲撜l來使用?怎樣規范使用?公共教育資源應由誰來配置?仍給我們留下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新華社記者 王橙澄攝
新華網貴陽11月22日專電題:貴陽:“學生用車”還是“學校用車”?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王橙澄
繼甘肅校車事故之后,又一則校車新聞成為網絡焦點。11月20日,一條新浪微博稱:貴陽市金陽新區出現5輛“美式校車”,由金陽新區管委會購買。但網友還沒來得及為西部城市的學生感到欣慰,就發現,該車每輛車39萬元,供北師大貴陽附小使用,只接老師上下班,不接學生上下學。對此,網民質疑聲此起彼伏。
校車究竟應該誰來使用?怎樣規范使用?公共教育資源應由誰來配置?仍給我們留下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
高價“美式校車”為何只接送老師?
“只接老師上下班,不接學生上下學。”該條微博發出后,眾多網友表示不解。“校車用來接送老師,那祖國的‘花朵’呢?”“美國校車到了中國,咋就變味兒了呢?”“老師的安全比學生的安全更重要嗎?”
帶著網友的各種疑問,記者來到了金陽新區管委會。金陽新區黨工委書記丁旭東告訴記者,購買這批客車出于兩個綜合考慮,一是接送區內學生開展活動,確保學生安全;二是在和學生用車不沖突的情況下,作為教師上下班交通車,不讓車輛閑置。
“過去大多數學校開展活動都在租賃公司租車,存在很大安全隱患。老師們也多次反映,家住老城區,離學校太遠,影響教學?!?/p>
丁旭東介紹,5輛美式“大鼻子”校車由河南鄭州宇通客車生產,其中3輛為金陽新區管委會財政購買,另有2輛為社會捐贈,每輛校車花費確為39萬元,可載37人。但所謂“校車”并非北師大附小一校專用,全區學校均可申請使用,由區教育局統一調配。因北師大附小距老城區較遠,且停車場較寬,因此將車停放在此,并作為交通車始發站。
丁旭東表示,金陽新區開發近10年來,在規劃建設時十分注重教育、醫療等設施的配套,新建樓盤必須規劃建設幼兒園至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如今,金陽新區已從無一所學校,發展為擁有各類學校68所,在職教師2300余人,在校生3.2萬人。
丁旭東說,根據就近入學的原則,大多數中小學生到學校的距離較近,基本不需要校車接送。“但學生的所有活動,我們都優先保證?!?/p>
11月22日下午放學后,“大鼻子”校車行駛在貴陽街頭,十分醒目。 “校車”:“學生用車”還是“學校用車”?
記者又走訪了幾所金陽新區的中小學校,隨機采訪了不少學生及教師。貴陽實驗一小六年級學生彭棹然告訴記者,今年學校多次舉行活動,大家都乘坐“大鼻子”校車往返,包括春秋游、金陽新區藝術教育中心舉辦的“班班有歌聲”“經典誦讀”等各種活動。
記者詢問孩子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住在學校附近的小區,平均步行時間10分鐘左右,最遠的步行不到半小時。
貴陽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羅勤、貴陽第三中學教導主任姚志鵬等又告訴記者,學校老師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考、擇優錄取,一半以上都住在貴陽市其他城區,路途較遠,且交通不便。
貴陽北師大附小老師劉瑾家住貴陽市小河區,抵達學校要跨越四個城區,倒2、3次車,路程至少1個半小時,為了趕在早上8點上課前抵達學校,她幾乎每天早上5時半起床,有時擔心遲到、影響教學,只能打車,一趟車費超過50元。而這樣的老師不在少數。
“我們年輕教師工資不到2000元,學校周圍的小區都是新建的,租金動輒近千元,買房更是遙不可及,只能每天奔波?!眲㈣f,如今,校車分為五條線路接送老師,減少了路途奔波,保障了正常教學,也增加了教學精力。
“大家的不理解甚至指責,讓我們老師覺得很難過。”貴陽實驗一小老師李丹陽說。
也有網友為老師鳴不平。網友“一夜繁華”說:“如果只是購買一般客車,作為教職工上下班的交通車,還會有人發出這樣的質疑嗎?難道老師的生命安全就不需要保障嗎?”
貴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安和平認為,政府可以向教師提供交通車,作為一項福利。但根據國際慣例,黃色“大鼻子”校車擁有許多特權,如其可靠的安全性、優先通行、學生上車即相當于購買保險、駕駛員要求更為嚴格等,是專門為學生提供的一項特殊交通工具。
“這些特權就不應該由老師們享用了。而且金陽新區有一些郊區學校、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的學生,可能也有使用校車的需求。政府應該更加注重配置和使用公共資源的均衡和效率。”安和平說。
中國“校車”改革,該如何試水?
網友“阿拉蕾”提出,一個區才5部校車,學生有上萬人,送誰好呢?網友“sweet_girder”說,郊區學校想買校車但買不起,城區學校想買校車卻運送不了那么多學生,這是目前許多城市校車遭遇的一大尷尬。
以貴陽第一實驗小學為例,學生2000余人,就算只需30輛大型校車,僅此項固定支出就高達數百萬元,加上配置專職司機以及與之相匹配的職能機構、油費等,每年在校車上的支出也將達百萬之巨。
網友提出,校車運營應由政府主導。其實,早在2002年,山東威海就開始嘗試政府主導運營校車。此后,浙江德清縣、遼寧桓仁、陜西西安市閻良區、黑龍江雞西市等6個縣市也進行了政府主導校車運營的探索。
今年,這6個縣市又成為教育部的試點縣市,將校車購置、運營維護等各項費用列入地方財政預算。
安和平認為,從國外的經驗以及國內試點城市的情況看來,由政府主導校車運營最為合理,可借鑒各試點縣市經驗,如由政府統一購買校車,開設校車專線,交給公交系統運營,財政給予補貼等。“這不僅能夠解決孩子上下學的問題,也可能是緩解城市早高峰交通擁堵的一道良策。”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