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出現問題的報道越來越多。幾天前,烏魯木齊市一名高中學生和一名初中學生相繼自殺,更讓人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另一個現象也很普遍:各中學開設的心理咨詢室幾乎都成了擺設。
????在烏魯木齊市的中學里,都有一間布置得十分溫馨的心理咨詢室,粉色的墻壁,沙發、茶幾、專業書籍一應俱全。一些學校還專門購置了心理沙盤等測試工具,與嚴肅教室相比,這里顯得更加舒適、幽靜、隱秘。但這里卻很少有同學來。一位長期從事心理工作的教師無奈地說:“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利用率很低,有時一周也來不了一個孩子。”
????記者與6所學校的近40位學生進行交流,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心里有秘密,但不能說。”一位高中三年級學生小吳認為,心理咨詢室就是由心理老師來解決學生面臨的、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但這樣的問題不能告訴老師。“年齡很重要,老師不懂我。比如喜歡某個男生這樣的問題,能向老師說出來嗎?說出來會引起老師的關注嗎?他能替我保守秘密嗎?告訴家長或班主任老師怎么辦?”
????除了情感方面的問題外,許多學生認為,不能說的秘密還包括和同學的關系、對某些老師的看法和家里的一些私事,其中可能會有自私或者丑惡的表現,但這些是不可能告訴心理老師的。“總不能讓老師看到我不光彩的一面吧。”
????同學們認為,不愿意進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原因除了信任、樹立自己形象、有代溝外,最關鍵的是:老師都是我們身邊的人,說出來再見他們時怎么辦?他們能否替自己保守秘密?
????更有一些同學認為:我又沒事,干嗎去心理咨詢室?一位高一學生小高就說:“有心理障礙的同學才會進心理咨詢室,我覺得我心理挺健康的,是個陽光的男生,不需要咨詢什么。”
????烏魯木齊市第13中學心理健康老師王召平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一次,我要上一節心理健康現場課,需要10多個學生來參與,班主任老師幫忙找了些學習好的孩子,可他們卻非常不樂意。學生認為,‘如果我去了,是不是就代表我的心理有問題?那我還是不去了,我很正常。’其實,不是心理有問題才去心理咨詢室的。無論你有開心的事需要分享,還是有困難需要幫助,或者很郁悶,就想找個人說說話,都可以找心理咨詢老師。”
????多年的心理咨詢工作,讓學校里的老師們發現學生的一些共同點:經常參與學生工作,與老師接觸比較多的學生,會很主動地進行心理咨詢。包括個人的感情問題,也會尋求幫助。但一些平時性格內向,不愿意多說話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封閉自己。究其原因,烏魯木齊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徐春霞說,還是因為師生關系,是溝通的問題。
????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就塑造出了嚴肅的形象,學生害怕老師,擔心自己的秘密告訴老師后,會受到批評。若想解決此問題,學校首先要做好宣傳工作,讓孩子們把老師當成朋友,建立起信任感。其次,有些老師必須改變自己,讓學生信任你。比如,有些老師在批評學生時會說:你是不是心理有問題?趕緊找心理老師看看去。這種態度讓學生認為,找心理老師就真的是自己有問題了,不愿意主動靠近。這是一種誤區,老師平時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再者,現在專業的心理咨詢老師數量有限,有些學校甚至沒有一個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即便有心理咨詢室,也不能真正幫助學生。所以,讓學生真正走進心理咨詢室,還需要各方認真努力地解決問題。
(光明日報)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