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隨著彩票公益金惠及領域不斷拓展、數額逐步提升,相關監管機制的跟進也尤為引人關注。
其中,對彩票公益金的審計工作是否及時、到位同樣備受關注。《公益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除各地既有的常規審計外,北京、山西等地區還在2011年引入了對彩票公益金的跟蹤審計機制。
彩票公益金審計工作的逐步完善,體現了彩票公益金管理體制的進步。值得關注的是,跟蹤審計能及時發現彩票公益金項目在執行過程中的疏漏所在,但相關單位能否“跟蹤整改”?整改詳情是否能被“跟蹤公布”?
介入:管理體制逐步完善
根據本報記者的搜索,2000年前后,部分省市(區)便已在網絡上公布對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情況審計詳情。2004年,山東省財政廳印發的《山東省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也明確規定“管理和使用公益金要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監察和社會輿論的監督”。而浙江舟山也曾在2006年發布審計公告,公示“2004年至2005年舟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專項審計調查結果”。
彼時,彩票公益金尚處于政府預算外管理,管理體制并不完善。而上述審計機制也僅僅停留在“地方行為”的層面上,暫無統一的法律法規對其予以約束。
2008年1月,國家審計署發布2008年1號公告,例行公告了200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中發現問題的處理結果。廣受公眾關注的彩票公益金,也被指出存在收支一直未能納入預算管理的問題。同年《彩票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彩票公益金按政府性基金管理辦法納入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對此,曾有業內人士指出,正是由于審計部門監督的介入,彩票公益金預算內財政管理體制才得以快速建立。
普及:“中央”與“地方”均為審計對象
自此,無論是近年來陸續獲批的中獎專項彩票公益金,還是各地本級留成的彩票公益金,均在逐漸完善的審計機制下接受考評。
2009、2010年中國紅基會“小天使基金彩票公益金項目”為全國31個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204名貧困白血病患兒提供了醫療資助。國家審計署和民間第三方評估機構分別對彩票公益金項目進行了全面審計和評估。
進入2011年以來,上海、云南等省市的審計廳也紛紛發布公告,對此前三至四年彩票公益金籌的審計結果進行公告。
但一些地區的審計廳雖然組織了對彩票公益金醒目的審計工作,但被訪時,相關工作依然表示不清楚。
實際上,被訪群眾中多數認為,在審計數據未及時公布時,項目執行方應該起到把關的作用,新聞媒體應該及時報道,起到監督作用。
強化:多地實施跟蹤審計
所謂跟蹤審計,指在被審計事項實施過程中進行審計,與傳統的事后審計相比,具有邊審計、邊整改、邊規范、邊提高的優勢。此前,審計機關就曾在審計奧運場館、軌道交通等重點項目以及汶川地震捐款時,使用了跟蹤審計模式。
進入2011年以來,山西省平順縣審計局對部分項目的跟蹤審作為工作重點,如對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福利彩票公益金等涉及其中。提供審計結果的同時,更按季或按月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項目實施單位整章建制、規范管理。
除山西省外,北京也有類似舉措。11月下旬,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市政府提交的《北京市審計條例(草案)》,并在提出相關建議時指出,作為政府非稅收入的彩票公益金將被納入審計監督重大建設項目,可進行跟蹤審計。
根據《公益時報》記者的調查,山西、北京并非首次提出對彩票公益金開展跟蹤審計。此前,如江蘇、浙江、吉林等省的部分地市均在審計彩票公益金的過程中采取了這種跟蹤模式,以便即時了解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等有關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找出彩票公益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效益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與弊端。
現狀:整改情況缺少詳情
在查閱部分省市關于彩票公益金審計公告文件時記者發現,審計的確能夠及時發現彩票公益金在使用過程中的問題,但最終是否達到了“有錯即改”效果卻很少被提及。
這類公告基本上由包括“審計概況”、“主要問題”、“審計建議”、“整改情況”4部分組成。多數文件對前三個部分的記述較為詳盡,但對過往審計結果的整改情況則往往是粗略概述。
以吉林省審計廳于2010年4月發布的《2008年度吉林省體育彩票公益金的審計公告》為例,“審計處理及整改情況”部分甚至沒有出現任何數據介紹,僅以較為泛泛的語言表述出“整改情況良好”的主旨。
與之相類似,2004年至2005年浙江省舟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專項審計調查結果顯示,當地民政部門對公益金使用情況未能進行及時的績效評估。也就是說,審計保證彩票公益金使用到位,但所建成項目的運作情況則無從查考。對此,也曾有業內人士表示:即時審計僅僅是發現問題的手段,對資助項目進行績效評估則是進一步促成每一筆公益金發揮最大效用的工作重點,但二者在國內均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缺位。
相關新聞:
彩票公益金惠民升級 法援2年辦案已高達5.5萬件?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