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快報“新新家長高三群”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于自主招生考試。許多家長都在反復問同一個問題:要不要讓孩子參加自招考試?面對5—40分不等的自招加分,大部分考生和家長都會心動!但在加分誘惑的背后是對考試結果的未知,畢竟能夠拿到加分的考生鳳毛麟角,大部分考生只是陪考的角色。更要命的是如果自招失敗,心態受影響而最終影響了高考的發揮,這更是得不償失的。對于糾結的家長,過來人的忠告及老師的建議無疑值得參考。
一次自招失手引發連鎖反應
“早知道孩子高考最終結果是這樣,當初我就應盡最大努力勸孩子別去參加自招考試。”秦先生回憶起去年陪孩子一起去北京某名校參加自招考試的情形,直嘆息:“去年自主招生考試聯盟作戰,美其名曰減輕考生負擔,但其實并非如此,即使通過了聯盟考,各個學校還有筆試,加重了孩子備考的負擔。”
原來,秦先生的兒子小東就讀廣州某名牌中學重點班,成績名列前茅,小東對經濟非常感興趣,一直向往到某名牌大學讀經濟學。秦先生說,由于前年廣東高考試題比較簡單,一分都可以拉開很大的距離,而該校經濟專業又是全國大熱門,“據我所知,每年的錄取分數線都超過北大的分數線。兒子認為如果能夠獲得自招加分,無疑能增加成功砝碼。”
小東獲得該校自招資格后,全家總動員幫他一起收集資料備考、幫他處理一些諸如繳費這樣的瑣碎事務。秦先生還專門請假陪著兒子去北京參加考試。秦先生說,本來以為孩子過了“華約”的筆試后,去參加的只是面試,但去到北京才知道,在面試前還要參加學校組織的筆試,筆試過了才有資格面試。
“這不是折騰孩子、折騰家長嗎?”秦先生訴苦道,“經濟上,去北京花了7000多元,這是次要的,最要命的是,兒子在北京參加考試時,廣州正好是一模考試,嚴重影響了孩子正常的高考復習,他只趕上了一模的最后一門考試。”由于小東在面試中沒有通過,所以未獲得自招加分。“這次失敗對孩子的心理打擊比較大,他當時的心定不下來,浮躁焦慮的心理嚴重影響了一模后的復習,高考也沒能正常發揮,最后未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和專業。”秦先生失望地說。
事先“洗腦”幫孩子快進快出
新快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與小東一樣在自招考試中失手的考生不在少數。劉女士的兒子小宇去年參加自招考試也遭遇滑鐵盧,“‘華約’的筆試沒考好,連面試的資格都沒有。當時對兒子的打擊很大,他在仲元中學名列前茅,最令他郁悶的是,有些成績沒他好的同學反而拿到了自招加分。”
劉女士認為,在決定參加自招考試前就要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我們不斷跟孩子強調,參加自招考試是‘錦上添花’,這‘花’不一定能添上,高考才是王道。”劉女士認為,一定要事先給孩子“洗腦”,這樣孩子在自招考試結束后,特別是自招失敗后才能更快走出陰影,盡快回歸正常的高考復習。
“當時孩子未通過‘華約’的考試,我們看得出來他的自信心受到了摧殘,我只是安慰他,高考考得好照樣能進心儀的學校。并且提醒他,現在除了高考,別無他法。”小宇聽了爸媽的話,很快調整好心態,積極備考,最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他夢寐以求的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專業。
校長提醒
高考成績不理想,加60分也無濟于事
“近幾年,自招考試越炒越熱,很多考生及家長只看到加分誘惑,不考慮孩子自身的情況,紛紛加入自招考試大軍。”廣東實驗中學副校長李子良指出,盡管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是自招加分的既得利益者,通過加分幸運地進了自己心儀的大學,“但畢竟最后獲得加分的考生只是少數,而且大部分獲加分的學生還是憑借自己的實力,并未用上自招加分。”
李子良認為,考生和家長在決定參加自招考試前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考生要根據自己的意愿,結合自己的實力,合理地選擇報考的學校;
其次,自招考試不管怎樣加分,最終都是建立在高考分數的基礎上,如果高考成績不理想,即使加了60分也無濟于事。考生不要有僥幸心理,須時刻記得高考乃重中之重。
再次,高三最有效的備考階段是一模考試之前的全方位復習。如果因為自招考試而打亂了正常的高考復習,而讓備考和心態受到影響,那是得不償失的。
最后,沒必要有從眾心理,不要覺得別人獲得了加分,自己就吃虧了。在決定報考前,一定要明確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實力,如果沒有,就別輕易嘗試。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