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久和孩子們
“泥人張,真會捏泥人;孩子王,真會管孩子……”這是王家幼兒園的孩子們最愛唱的順口溜。你若問“孩子王”是誰,家長們會自豪地說:“我孩子的老師王光久!"
“爺爺,爺爺……”“大王,大王……”走進山東臨邑縣興隆鎮王家幼兒園,循著清脆的童聲,記者看到,被喚作爺爺的人身上“掛著”許多孩子,背上一個,懷里一個,抱著他腿的兩個,拽著他胳膊的還有兩個,像《葫蘆娃》中爺爺和他的葫蘆娃們,也像花果山上美猴王和他的猴子猴孫們。
山東省臨邑縣興隆鎮優秀教師王光久今年50多歲,挺直的身板,花白的頭發,一副質樸的農村老漢模樣。提起他,村里的人都會伸出大拇指。
他一年救了仨人,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謝謝你,要不是你,俺娘和俺孩子就沒了……你的大恩大德俺一輩子也忘不了!”2011年10月17日,興隆鎮劉辛村村民康健將一面“舍己救人、恩重如山”的錦旗送到王光久老師的手中。
鏡頭閃回至2011年10月15日下午,王光久夫妻倆趁周末到本鎮劉辛村看望閨女,下午4點多鐘忽然聽到有人喊:“有人掉灣里啦!”聽到呼喊聲,王光久起身便往河邊跑,循聲望去,見有一個孩子在水面上時沉時浮。他顧不得脫掉身上的衣服,縱身跳入3米多深的水塘,游到孩子的身邊,試圖用雙手將孩子舉起,卻被重重拖入水中嗆了好幾口水,王光久這才發現水中還有一個老太太在抱著這個孩子。
“救孩子要緊。”浮出水面的王光久深深吸了一口氣,緊緊抓住孩子的肩膀,拼命向岸邊游。一米、兩米、三米……只有七米多遠的距離,王光久足足用了六七分鐘的時間。距離岸邊還有三四米遠的時候,他幾乎游不動了。這時,王光久的老伴遞過來一根兩米多長的木棍,他抓住木棍在聞迅趕來的村民幫助下把孩子救上岸。此時,王光久已經凍得瑟瑟發抖,但他又一次潛入刺骨的水中,將已沉入水底的孩子奶奶救了出來。經過緊急救治,孩子和老人都脫離了生命危險。看到祖孫倆沒事了,王光久一聲沒吭就穿著濕淋淋的衣服離開了。
“事情發生后,他并沒有聲張。直到10月17日上午,家長送來錦旗我們才知道。”王家幼兒園的李老師說。
事后,有人問他救人時是咋想的,他說:“啥也來不及想,只是想救人要緊。”
這已是王光久在2011年第二次救人了。第一次救人發生在正月初五下午,那天,他到本鎮老屯村走親戚,在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掉到魚塘的冰窟窿里,只露著頭在大哭。他一邊脫掉棉衣一邊向孩子跑去。當把孩子救上岸時,孩子的爺爺也趕到了,一再感謝他的救命之恩。他只說了聲:“不用謝,抓緊抱孩子找大夫看看吧,救孩子要緊。”就穿著沾滿泥水的衣服離開了。
回到家,老伴兒不解地問:“咋走個親親,還弄得跟泥猴兒似的?”他輕描淡寫地說:“沒事。”在老伴兒的再三追問下,他才說了事情的經過,老伴兒擔心地說:“孩子都能漏下去,你就不怕漏下去?”王光久說:“你看你,怨我不和你說,說了你就擔心,我這不挺好的嘛!你忘了我有絕活,在冰窟窿附近踹踹冰,冰不響我就走著過去,冰響我就滾著過去,漏不下去的。”
直到這次又救了兩個人,記者采訪王老師時,老伴兒不小心說走了嘴,大家才知道。為此王老師還埋怨了老伴兒好半天。
“王老師真是活雷鋒,走哪兒,好事做到哪兒。”興隆鎮教育辦公室主任馮建軍稱贊他說。
“我們大王上電視了!我們大王是個大英雄!”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告訴記者。
如今的王光久,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人物”,卻依然是學生心中最可親“爺爺”,同事眼中最可敬的“王老師”,鄉親們眼中最踏實的“老王”。成名,并沒有改變他的人生軌跡。在他看來,自己只是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情;驅使他做這些事的,是自己善良的本性,而不是名與利。
“壯舉突發于瞬間,行為產生于必然。”“王老師的救人之舉,不是偶然的,是他的愛心與責任心使然。”熟悉王老師的人都這么說。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