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月嫂無人問責
“高薪月嫂”現象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個紅火的職業,卻是“三無產業”:沒有職業標準,沒有規范的用工勞務合同,沒有有效的市場監管機制,由此引發的服務糾紛也難以調解。
加價不加“量”,是目前月嫂的現狀。記者走訪時發現,雖然家政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月嫂等級標準,由于沒有統一的考核機制,這個標準是粗放型的,難以考量月嫂的真正水平。評級方法一般以帶的孩子多少,綜合素質高低進行評級。所謂“金牌月嫂”,大多也只有初級文化水平。天津市家政行業協會有關人員證實,目前月嫂的價格和服務水平沒有統一標準,家政協會從行業協會角度只能引導家政公司而不是強制監督。
記者發現,即便是一些正規的家政機構,也只登記月嫂的年齡、身份證明等資料,對客戶最想了解的人員素質、技能、從業經驗等記錄甚少。對于“雇傭合同”,也只有工作時間和勞動內容,其他責任問題幾乎沒有涉及。另外,月嫂直接介入雇主的家庭生活,但大多中介機構并不提供月嫂的健康資料。家政公司都是按“行規”,由東家負責體檢,費用雙方協商。他們解釋說,讓月嫂在工作還沒著落的情況下先出錢去檢查,對方肯定是不情愿的。
除正規家政公司外,還有一些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游擊隊月嫂”。在天津市河北區二馬路自發的勞務市場上,聚集著一個個的小團伙,以中年婦女為主三五成群。“我們都是想做住家月嫂的。”一個婦女上來自我推銷。原來,她們沒有在正式的中介機構登記,很難找到條件優厚的月嫂工作,在這里等活兒,只是因為這里的人氣高一些。
“我不會隨便從路邊找月嫂,沒有正規中介管理,也不知道有沒有工作經驗、身體狀況怎么樣,太不靠譜了。我寧愿多花錢,找個放心的。”一位雇主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客戶和月嫂要雙向選擇。“現在很多高端客戶不差錢,他們對月嫂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會做飯、打掃衛生,也要善于待人接物,還能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這樣的綜合型人才不多。”
目前,家政公司只起到中介作用,并不對月嫂引起的問題負責。天津市勞動監察總隊負責人表示,相關法規未把月嫂等職業納入工種分類,也就無法制定法律。如果月嫂、保姆等和家政公司簽署了勞動合同,就納入了勞動監察的范圍;如果僅是中介介紹工作的性質,不能構成勞動合同關系,也就無法監管。
相關鏈接
月嫂需求現井噴 上崗證頒發不正規基本“走過場”
六旬老太上月嫂培訓班 防孫子被姥姥“搶”去
“龍寶寶”潮推高海口月嫂身價 將竄至6000/月
?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