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影響你們作文得高分其一就是在形象方面考慮得不夠,不注意把虛的化成實的。比方說,遇到一個場面擠。哎呀,擠極了、擠得要命、特擠,咱們同學們往往會這么說,有的同學稍微夸張一下,都快把我擠成一張相片了。我覺得還不夠,化虛為實,把它說破了,就是你描繪出一個形象來,讓別人看,別人看完了,讓別人得出這個結論。你說‘安靜’,你寫完了讓我一看,多安靜;你說‘熱鬧’,最好你的文段里面不用熱鬧最好,寫出來讓我一看,這個同學寫的這個場面多熱鬧啊。好,我現在可以給大家一兩秒鐘的機會,你回憶一下,遇到過擠沒有?擠,你想想看,怎么個擠法?好,我給你念一段‘擠’,大家注意聽,‘公共汽車擦著人群的邊緣,駛了過來,沒等到停穩,人們便一起涌向前門、中門、后門,于是,青年的瀟灑大度、教授的溫文爾雅、姑娘的矜持恬靜,便一齊被拋在那空落落的車牌下,只有那一個個黑發的頭、白發的頭、長發的頭、短發的頭和戴帽子、包圍巾的頭,一樣地在車門口攢動,那一雙雙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齊向上揮舞著,努力向前伸——企圖抓住車門,此時人們之間便無了高低貴賤,緊緊“團結”在一起:筆挺的西裝和骯臟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亂地踏在黑亮的大頭皮鞋上,人們之間也沒有了禮貌謙讓:身體高大的在盡情發揮高空優勢,身體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層空間,上的人氣急敗壞,下的人敗壞氣急,滿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滿耳叫聲、喊聲、罵聲和小孩的哭聲。’這里面有擠嗎?沒聽到有擠吧?擠呀,擠極了,擠得要命,好了,聽完了以后擠不擠?擠。寫作文就該這樣,那么景物描寫你也可以這么想,人物描寫你也可以這么去想,我怎么把這個具體的形象描繪出來,讓別人得出那個概念,是吧?你不要虛,你要化虛為實,你去描繪形象,讓別人得出結論……”
3、多元評價,珍視個性創造,促使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一是引導學生“真實”的反映生活。作文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也培養學生真善美的健全人格。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真實不僅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真實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客觀世界實際存在的真實,另一種是想象中的、文學藝術創作中的真實。《語文課程標準》把作文分成“寫實”和“想象”兩大類,我們應在寫實作文中鼓勵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但也不能片面地把“真實”理解為客觀世界實際存在的真實,而因此否定了想象中真實。我所說的“真實”的反映生活,就是鼓勵學生寫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富有文學色彩的文章。因此,對于學生的習作,我的標準是“情真”,只要這種情感是發自你內心的,并通過細致的描寫打動了作為讀者的“我”,那就是真情實感的好作文。
二是努力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和創作欲望。寫作是一件很傷腦筋的事。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寫作中來,充分展示孩子們豐富多彩的寫作個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是針對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多角多面地設立獎勵機制。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查找并借鑒了一些老師的做法,設置“最佳命題獎”、“立意深刻獎”、“構思新穎獎”、“選材典型獎”、“畫龍點睛獎”、“書寫規范獎”、“語言優美獎”、“形式創新獎”等,應用時發現,這些名目的巧設確實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亦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施展自己一技之長的機會。我們的學生不是不愿意寫作,只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方法,每一個孩子都有得到肯定和被展示的渴望,我們要滿足他們的這種渴望,因勢利導這種渴望,這才是成功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