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有啥用?
拍照記錄考勤,還與成績掛鉤
記者了解到,2月22日南師大文學院發給各班學習委員的《文學院課堂考勤與管理規章細則》上,記者看到,通知詳細規定了拍照點名的步驟及點名情況上報方式。“各班學習委員在每次課前,用手機或者相機拍攝本班到課情況(要求站在講臺上進行拍攝,照片中心必須清楚顯示任課教師及到課全體同學),照片數量控制在1-3張。須記錄無故曠課同學的姓名、學號、課程名稱、任課老師的姓名……”除此之外,通知還規定“課堂遲到十五分鐘以上記作曠課”,如要請假,必須用學院專用請假條,并提前將假條交給任課老師,并由任課老師簽字確認,經允許方可請假。
學習委員拍照后,“每周五晚六點半至八點半期間上交分團委,再由分團委的相關負責人上交輔導員及院內其他負責老師。”一位學習委員告訴記者,點名的結果,將“作為每學期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并與綜合測評成績掛鉤。”通知發到各班后,每個同學還被要求在通知上簽名,再上交給學院。
師生熱議
靠點名留住學生不如靠課堂的“有用、有趣”
學生說靠點名留人?本末倒置了
記者課后采訪多名同學,不少同學對拍照點名的做法并不贊同。“逃課現象的確存在。”采訪中,很多同學承認自己曾經由于種種原因而逃課。“但作為大學生我們還是有判斷能力的,大部分同學不會故意逃課的。”有同學表示,網上流傳一句話,“靠點名留住學生的老師不是好老師。”上課有魅力的教師,不需靠點名,大家都會按時到堂,認真聽課。甚至能吸引外專業的人來旁聽。有同學甚至認為,點名的做法是本末倒置,想學生按時上課,教師要先提升自己的課堂吸引力。“不少老師上課照本宣科,放放PPT,就算逃課了,回頭抄抄同學筆記,或者拷個PPT ,考試一樣能過關,這樣的課有什么意思?”
老師說要靠課堂的魅力留住學生
有意思的是,記者在采訪老師時,不少老師也并不贊成點名做法,“課堂是師生共有的空間,不必借助第三方力量解決教學問題。”一位博導直言道,成功的課堂應該像談戀愛,與學生達到心心相印的溝通,通過這種溝通,啟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會來聽,才會舍不得走。像那種照本宣科,幾十年不變的講義,怎么能吸引學生?
“中國大學的點名現象,首先折射的是‘行政化’和‘行政思維’,尤其是將數據上報學院的行為。課堂是師生共有的空間,不必借助第三方力量解決教學問題,行政部門的職責是為教學提供服務。”一位老師對點名現象做了深度剖析。他認為,點名與逃課,背后糾結著復雜的大學弊病,其中有些也未必是大學的問題。如果社會能給大家提供一個不那么焦慮的環境,如果教師能提供更生動、有用、有趣的課程,如果知識和思想終將轉化為同學們的樂趣、收獲和收益,逃課現象一定會越來越少,點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編輯: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