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詞
公民素質
“雷鋒精神是永不過時的時代精神,是提升全民族素質的良好載體,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體現了對人、對社會的責任覺醒。”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說,“提高公民的素質是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雷鋒精神大有可為。”
劉經南委員建議,我國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培養合格公民”、“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僅有“合格”是不夠的,要從“一個合格公民”進一步達到“一個優秀公民”,要加強對人的關愛,對身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奉獻意識和以人為本的情懷。(記者袁泉)
主題詞
發光發熱
“從小時候起,雷鋒同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就已深深扎根在我們這代人的腦海中。”今年58歲的全國人大代表、原重慶恒升公司董事長王曉琳認為,在新時期市場經濟框架下,群眾中一些人出現了“信仰變異”,追逐金錢至上,卻對高尚的精神境界比較淡漠。
“市場經濟并不等于金錢至上,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雷鋒精神永不過時。”王曉琳建議,
當前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社會組織都可通過活的形式和新的載體,讓雷鋒精神繼續發光發熱,照耀中華民族的靈魂。(記者劉志強)
主題詞
常傳常新
“我認為,雷鋒精神在當代不但沒有絲毫減弱,反而表現得更深層、更廣泛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惠州市科協主席黃細花跟記者談起了她的看法。
“冰雪災害、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這些大災大難面前,全國人民自發伸出援手,守望相助;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千千萬萬志愿者主動服務,無私奉獻;平時,很多義工活躍在社區、學校、醫院、街巷,以助人為樂……”
“這些,不都是雷鋒精神在當代社會的表現嗎?”黃細花說,“雷鋒精神沒有斷,雷鋒精神必將常傳常新!” (記者 賀林平)
主題詞
奉獻愛心
“雷鋒曾在鞍鋼工作過,當代雷鋒郭明義又是鞍山人。作為普通市民,我們深受感染和鼓舞。”全國人大代表、鞍山華夏巾幗社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素榮說,在鞍山的各個城區、社區,活躍著一支支愛心團隊,充分發揚了雷鋒助人
為樂的精神。
張素榮的社區服務公司,就是為了幫助那些“零就業”家庭而開辦的,主要招收40—50歲、就業難的婦女,幾年來共安置人員2006人。“我們都是從困境中走出來的人,啥時候也不能忘了還有比我們更困難的人需要幫助。”
張素榮建議,學習雷鋒精神不光要深入,還要長久化。“現代社會太需要雷鋒精神了,如果人人都講奉獻,人人都獻出一份愛心,這個社會會更加和諧。”(記者馮華)
主題詞
道德誠信
全國政協委員、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編劇王興東說:“雷鋒精神從來不會離開我們,而我們卻曾經幾度離開了雷鋒”。
王興東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精神萎縮、道德滑坡、誠信缺失等問題,種種弊端拷問著全社會的道德良知。
“今天,我們學雷鋒要學什么?一個22歲的青年人,他有什么樣的英雄壯舉和久戰沙場的功勛嗎?沒有。他有什么超凡的學問和天才的發明嗎?沒有。”“雷鋒不是英雄,但雷鋒精神就在我們心坎里!今天我們學雷鋒,是對善的弘揚,更是對仁義道德等中國傳統精神的復歸。” (記者任姍姍)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