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點題生命不保,何談教育?2011年,校車安全事故頻頻發生。校車超載、超速、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種種管理盲點,釀成慘劇,令人唏噓。如何保障孩子們平安上學,不僅是民生問題,更是民心問題。
□回放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有代表提出關于盡快實施“全國校車安全工程”的建議,提出制定校車安全運行管理條例,制訂校車的各項技術標準和校車生產準入制度,然后通過立法、完善制度,逐步在全國推廣。
□進展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加強校車安全管理,確保孩子們的人身安全。這是校車安全管理問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目前,《校車安全條例(草案)》意見征求工作已經結束,校車安全將真正納入法制軌道。
重新評估“撤點并校”
李藍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撤并農村中小學是造成大量農村校車事故的原因之一,有必要重新檢視“撤點并校”。應組織專家重新評估撤點并校,評估時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合理規劃和調整學校布局。
不要盲目撤點并校,鄉鎮以下的學校不應該大量撤并,要在就近入學服務半徑之外建設校車服務系統。就農村中小學來說,主要是撤并辦學條件達不到國家要求的農村初中。按保證農村小學生就近入學精神,行政村一級的農村小學基本都應保留。對于因撤并學校而導致學生上學遠上學難,但又因某些客觀原因無法恢復原學校的,當地政府應采取相關措施創造條件,切實解決農村中小學生的上學難問題。 (記者楊雪梅)
合理分配教育資源是根本
廖進球代表(江西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根本解決校車安全問題,主要取決于教育資源配置是否合理。目前,農村的教育現狀必然造成孩子選擇到師資好的學校就讀,上學路途相對較遠,校車應運而生,而現有的不少校車有質量問題,導致頻頻出事。要改變這個狀況,必須合理分配教育資源,讓孩子就近入學入托。
針對校車服務所需資金問題,有關方面應以校車安全為契機,通過立法確保校車安全的財政資金來源和可持續性。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擔的比例,把校車服務作為一項公益事業來抓,設立專項資金。校車的設計標準應適應國內道路路況,尤其是農村道路的路況條件,同時在校車設計的細節和人性化方面多一些考慮。(記者吳齊強)
細化校車服務監管
吳旭軍代表(安徽省民政廳廳長)
目前,關于校車安全,交通、公安、教育等多部門都負有監管職能,但這種多頭、多層級管理會帶來管理尺度不一、權責不明的問題,降低了行政效率,也容易發生相互扯皮的問題。
治理校車安全問題,要明晰責任,細化校車服務的監管。各級政府應將校車安全問題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在校車的配置、日常運行管理中,教育主管部門承擔主要協調和日常監管責任,其他相關部門配合,為校車良性運轉開辟綠色通道。具體則由學校來安排校車的線路和進行日常維護。同時,在強化監督方面多下功夫,為全社會及時反映校車安全相關問題開辟通暢的渠道。(記者錢偉)
給邊疆民族地區更多政策
肖燕委員(昆明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主任)
國家高度重視校車問題,主動承擔起這份責任,很及時很必要。需要提出的是,校車問題應該要針對不同地域特點來解決。
各地有各自的特點,平原和山區就不一樣,云南省90%多的面積是山區,老百姓居住在山上,孩子出行難、上學難。山區的孩子讀書比內地的孩子要辛苦很多。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教育經費要加強薄弱環節,提高使用效率,向西部、向農村地區傾斜。校車問題應該給予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更多政策。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地形地貌設計不同標準的校車,各地則因地制宜進行選擇。(記者袁泉)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