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兒子“文武雙全” 老爸一直不曉得
來自吉林的考生家長劉彥華在考場外焦急等待,但家長扎堆聊起“你家神童有啥才華”時,他卻用不可思議的口吻說:“我都沒有弄明白!我是被兒子拖著來的!”
原來兒子劉舜是個理科生。但一年前他卻在網上悄悄建了個創作古詩詞的論壇,名為“泛雪堂”。劉舜在其中“偷偷”地創作古詩、古詞,并給其他古詩詞愛好者提供交流平臺。從2011年創建至今,論壇已經發展了400余名會員,論壇發帖量5000余條,回復十幾萬余次。
不可思議的是,父親劉彥華直到兒子報考川大“雙特生”時,才猛然得知這件事。高中分文理科時,因為兒子文理都不差,劉彥華覺得學理將來路子更寬,便跟兒子建議“學理科”,劉舜也乖乖聽了話。
以為兒子一心背公式、做算術的父親,在“雙特生”報名前,突然被兒子告知,自己在網上登了不少詩詞創作,希望父親幫忙打印出來,好當做材料寄去川大初審。
昨日,當劉舜走出考場,對于面試內容他不愿多談,但表示“心情比較輕松”。劉舜說,雖然自己詩詞創作上有特長,但理科一直學得不錯,上一本應該問題不大。因為考試結果還未出,劉舜對于未來不敢做太多預想,但他愿意為了愛好“棄理從文”。
4 他就一凡人?老媽小看了哦
考場門口,陪考家長大多帶著一大摞展示孩子特長的材料,但陳暮秋(化名)的母親,手上卻只拿著裝訂好的4張A4紙,“看著別家大包小包地裝著材料,我們這幾頁紙真是寒酸”。“兒子的初審材料就只有這篇文章。”這位母親說,孩子在學校里就是個普通學生,既不偏科也不突出,“所以能通過初審真是不可思議”。陳暮秋就讀于長春一所國家級重點高中,成績“考個重點大學沒問題。”他平時愛讀歷史,但并不為老師同學所知,陳母也從未覺得兒子才能突出。
“雙特生”的報名,陳暮秋只是“投著試試”,于是利用課余時間第一次寫了篇小論文《觀明朝財政制度與中國政治傳統》,寥寥數千字。
不過,陳阿姨依然認為,孩子最大的機會在于高考,只憑“4張紙‘打動’評委,我可能低估了兒子的實力”。
昨日下午,經過6名歷史組專家的面試后,陳暮秋神態愉悅地走出考場,他說考官的問題全部針對他的歷史特長,自己是研究明史方向,就被問及“明代君權和相權的博弈”等類似題目,自己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不過,直到離開教學樓,陳暮秋的心態仍然是“重在參與”。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