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檢閱學生軍訓隊伍
劉滬校長訪問俄羅斯
普通高中教育要解決與大學銜接問題
高中階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也包括這兩者相互交叉的綜合高中。普通高中學生的畢業去向主要是升入大學。談起普通高中的功能定位,堅持素質教育是沒有爭議的,但是在哪些方面要為學生升入大學作準備,卻不是十分清楚。
比較普遍的認識是,高考取得高分就為學生升入大學作了最好的準備;中學給大學提供高分生源,就是對大學教育的最大貢獻。這樣看待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根本沒有認識到事情的本質。
大學教育是培養人才最重要的階段,它需要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更要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格和能力。如果能夠實現高中畢業生與大學學習環境的“無縫對接”,那將為他們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是大學時光得到充分的利用。
高中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特別是在學生的準成人階段,無論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還是認識世界的很多知識和能力的學習,都有著人生特定階段的教育目標。我們在關注不同學段教育的階段性與連續性的時候,既要克服不連續造成的問題,也不能把各階段的教育混為一談。從兒童到青少年,人的成長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也有生理心理的階段性特征,我們要努力使學段設置和教育及教學內容與人的成長相一致。塑造健全的人、優秀的人是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學和大學像接力賽跑一樣,要把棒在跑動中接過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急停傳接。我們希望學生在高中畢業時具有準大學生的姿態,而不是像一個老資格的中學生。大學預備教育是高中與大學之間的接力區,它將對未成年人教育與成年人教育、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發揮重要作用。
學分制走班上課是高中發展的方向
借鑒世界發達國家的經驗,在高中階段安排大學預科課程,是一種兩全其美的選擇。它既解決了青少年18歲前時光的有效利用問題,也解決了大學預備教育問題,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國外這樣的做法很多,例如英國學校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高級水平課程(A-Level)、美國學校的大學先修課程(AP)都是比較成熟的做法。它們涉及的學科多種多樣,內容深淺有多種選擇,在教學管理方面實行學分制走班上課,突出了因材施教,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當然,這些具有預科性質的課程設置能夠穩定生存,與這些國家高校招生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
當前,我國的高考仍然是以統一的書面考試為主,廣大考生不得不進行統一的學習與復習。隨著人們對人才發展多樣化需求的增長,隨著我國高考高招工作的進一步改革,高中教育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成為可能。縱觀世界,多數國家的高中學校都實行學分制走班上課,這大大增強了學生的選擇性,使學習負擔的輕重適合學生自己的能力,使課程的難度和學術性適應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學分制走班上課也是高中與大學銜接的一個重要形式,是高中發展的方向。
最后劉滬校長建議,我國的高中教育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經驗,明確功能定位,加大改革力度,在大學的積極參與下,逐步實現高中與大學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陳達)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