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教研半癱瘓狀態,誰來管?
一些地區中等職業教育教研工作長期處于半癱瘓狀態,分析其原因,存在人們思想觀念滯后、學校教研管理疏漏、上級管理部門缺位等原因。這種半癱瘓的教研狀態,不利于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不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利于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只有把它提出來,正視問題的存在,研究如何解決問題,才有利于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
■賀登昆
中等職業教育教研誰來管?提出這個話題是基于兩個原因,一是筆者多年從事中職教學研究及管理工作,深感中職教研沒有對應的上級教研部門來管理,工作不知所措;即使有,多半也是以普教為主的教研部門代管,工作很不到位。二是想為中職教育的上級管理部門職教辦、職教科、職教處呼吁,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應建立相應的中職教研部門,同他們一道,各有分工,共同把中職教育引向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兩個方面的原因歸結為一個議題,就是中職教研工作應有專門的教研機構或部門來管理,研究教法學法、規范教學行為,把中職教學做實做精,為中職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后勁。
觀念落后、管理缺位,造成教研水平嚴重滯后
思想觀念的落后是影響中職教研滯后的首要原因。多年來,在人們的觀念中,包括一些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在內,對職業教育都存在偏見,認為職教是技能教育、次等教育,因而召開職教工作會議少,安排檢查職教工作少,開展中職教研活動更少。在制定政策、規劃以及發展措施上,往往以普教為主而忽略職教;在職教管理上,更是粗疏放任,缺少過程管理。像筆者所知道的某中職學校,學校的教研工作長期由學校自行安排,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教研工作基本不過問,他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普通教育上,在普通教育的教學檢查評比上。
中職教研部門的缺位是職普資源配置不均衡的表現。在目前的教育行政部門中,管理普教的機構、制度一應俱全,上下對口的具體責任人員一個不缺,基本形成完整的普教管理體系。但職教管理卻存在缺機構、缺人員、缺教研目標及評價考核制度等諸多問題。這種不均衡的資源配置,影響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影響了中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影響了中職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要從根本上扭轉職業教育的弱勢及不平等,實現大力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建立一套職普教育均衡發展的管理體系,確定合理的人財物等資源投入比例,達到規模大體相當,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也要大體相當的局面。
中職學校自身對教研工作重視不夠影響了教師個人發展和學校發展。教學和教研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它們互相促進、互為補充。但有些中職學校卻把教研工作當成了邊緣工作,以致影響教學質量。比如某中職學校有200多名教職工,辦學多年來,教師教學論文發表人均不到0.4篇,省級教學教研成果人均僅有0.2項;沒有培養出一名市級以上骨干教師或學科帶頭人,教學質量令教師和家長都不滿意。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聲譽,而且影響了中職學校教師的成長,影響了教師的職稱評定和崗位工資晉升等方面的利益,教師心理不平衡,學校發展缺乏內在動力。
中職教研缺失也是導致中職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中職學生多半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而他們學習有困難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學習方法上,在于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教師不研究教法學法,不因材施教,上課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這些學生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習失去信心。多年的中職招生反饋回來的信息說“進了中職學不到東西”,其話外音就是說中職教學質量不高、教學缺乏吸引力。如果中職教育加大教研工作力度,以研促教,以研促學,用高質量吸引學生,或許中職招生就能減少一個主要的不利因素。
互相推諉、認識不足,導致教研管理出現空白
有的教育行政部門說,“職教教研不是我們的事”。筆者認識的一位中職學校校長曾多次為教研工作找過所在縣市教研部門,但他們不是說職教教研不是他們的職責,就是推諉支吾,不了了之。筆者認為,既然教育包含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等多種類型,作為教育事業的具體主管部門和教育方針政策的執行者,教育行政部門理應有管理中職教研的任務。雖然教研部門在當初設置時是針對普教設立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責也應擴大和增加,而不能因為職業教育起步晚而不納入教研部門管理。教研部門要么分職教、普教,要么二者兼顧,而不應該出現中職教研管理的空白。
個別中職學校校長認為,“職業學校以技能為主,不需要教研”。職業學校辦學以就業為導向,教學以技能為中心,這是職業教育的特點。但是,這些特點只說明技能教學在整個教學中所占比重較大,并不代表中職教學就不需要教研,中職學校就不需要教學質量。教師需要不斷研究學生的心理和學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不斷研究教法,才能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技能教學中也有教研,比如筆者所在學校技能教學研究推出的“五技能教學管理法”,即課內教技能、課外練技能、考試考技能、畢業定技能、就業薦技能,就得到了來校參觀交流的同行好評。事實證明,中職學校的教學離不開教研,做不做教研與上級部門的重視程度有關,與校長的管理理念有關。
一些教師認為,“我把課教好就行了,搞啥教研”。這是把教學和教研分割開來而提出的外行觀點。教好課的前提有三個,一是教師精通專業知識,二是教師熟悉教學過程,三是教師能采用合適的教法把專業知識教給學生。這合適的教法不是教師隨意選取的,而是教師運用心理學和教學法知識,對教材內容和學生現狀分析研究后采取的應對策略。所以,想教好課必須要進行教學研究,教學和教研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可分離。
目標管理、上下互動,確保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目前,中職教育作為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改革、師資隊伍建設、辦學體制等方面著手開展工作,許多新問題急待去研究、去探索。為保證中職教育大力發展,必須將中職教研納入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計劃當中,建立機構、配備人員、明確目標,逐級監督落實,以保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落到實處。
建立三級教研管理網絡,暢通中職教研管理渠道。建議分級設立省、市、縣三級中職教研部門,也可采用在各級教研部門中增加管理中職教研任務的形式,使其分清職責、各司其研,分級指導管理中職教研工作。其中,省級教研部門主要抓好課程、教材設置及質量控制評價研究工作,市級教研部門主要指導、督促縣級教研部門進行具體的教研過程管理,并經常組織中職學校交流探討,研究教法學法,督促中職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省、市、縣的中職教研渠道應上下連貫、對口暢通,教研工作應該上下互動、有機統一。
形成以市為統領,以區域優勢為特點的中職教研格局。當前,很多地方中職學校的布局基本上是一縣一職教中心。這種布局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辦職教,有利于中職學校根據地域經濟發展設置專業。但是,它帶來的不利因素是縣域內中職教學教研缺乏橫向比較,缺乏競爭機制。為使中職教研達到同學科研究、同專業交流的目的,應發揮區域教研優勢,形成以市為主的中職教研格局。市級教研部門上掛下聯,對上執行落實省級教研部門的工作安排,對下圍繞區域特點開展各縣中職學校的教研工作。市級教研部門應該是中職教研管理工作的一個最重要樞紐。這種以市為主的教研格局也有利于校與校之間互相學習提高、互相競爭評比。
建立以質量為統領的中職學校評價機制,加強中職學校教研工作。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提高質量是中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把教學質量、教學改革成效作為對中等職業學校評價檢查的重要內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規范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中職學校要以《意見》精神為指導,通過培訓校長、培訓教師、細化完善教研制度等方式,形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教育教學氛圍。教育行政部門要搭建教研平臺,開展全方位的中職教研,并形成督查評價機制,以此推動中職學校走上質量立校的發展軌道。(作者系甘肅省張掖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副校長)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