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wǎng)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chǎn)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靠什么提升大學語文吸引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  時間:2012-03-29 09:45:25

      列為必修課 更要提高吸引力

      對于學校把大學語文列入必修課之舉,該校軟件工程專業(yè)大二學生梁武表示支持。然而,平面設計專業(yè)大二學生高苗則認為,雖然有必要加強語文方面的學習,但強制要求學習這門課程沒有必要。

      記者走訪得知,爭選大學語文課僅是規(guī)定下發(fā)后,學生們迫于學分壓力而呈現(xiàn)出的“短暫繁榮”現(xiàn)象,高苗的想法代表了大部分學生的心聲。

      大學語文未被列為必修課時,學生對此課程就“不冷不熱”。長期關(guān)注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狀況的周金聲說,早在6年前,他自掏腰包組建了一個讀書協(xié)會,目的是引導學生多看書。他還時不時將自家的書放在讀書協(xié)會里,更新書源。雖然會員曾一度達百人,但他承認,遠沒達到預想中的效果。讀書協(xié)會也在持續(xù)了幾年后“夭折”了。

      為了營造大學里濃厚的學術(shù)氛圍,武漢各高校大都定期開展人文系列講座。在理科生居多的湖北工業(yè)大學工程技術(shù)學院,校內(nèi)外的專家學者主講的國學、文學類人文講座幾乎占了學術(shù)講座的半壁江山,但該校學生會科技部負責人粟文慧表示:“人文講座的吸引力還不如一場考研或公務員考試宣講會。”

      該院院長何艾兵表示:“學校通過開展人文講座,并將大學語文從一門選修課變成低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等,也是出于提高現(xiàn)代大學生母語素養(yǎng)的目的。”

      提升人文素養(yǎng) 應去除功利的追求

      在世界許多國家相繼掀起“華文熱”的今天,我們的大學生卻在逐漸疏離母語,這種現(xiàn)象讓一些高校教師頗為尷尬。大學語文課到底該往哪走?

      周金聲說,此前學校曾在人文素質(zhì)教育選修課中采取“以考促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即在學期初進行幾場人文講座,并向?qū)W生推薦應讀書目,一年后參加考試。可事實證明,“這也只能覆蓋到那些自覺讀書的學生”。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譚邦和表示,必修大學語文課程不僅能讓大學生有機會學好母語,懂點文學,更重要的是能在此基礎上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格境界,成為現(xiàn)代文明的建設者。

      譚邦和說:“大學語文課程不能成為高中語文的延伸課,應該去除功利的追求,機械的學習方法要改進,要求教師具備很高的人文素養(yǎng),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帶著學生在古今中外的文學經(jīng)典中接受熏陶,使其成長為有良好人文素養(yǎng)的現(xiàn)代讀書人。”(記者程墨 實習生 王小占 通訊員 向正鵬)

    (編輯:童言)

    網(wǎng)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