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今日語文作業:讀ba、bo、bi、bu、pa、po、pi、pu三遍,讀完后家長隨意指,孩子讀,之后,簽上已讀和家長姓名。”這是某小學一年級老師群發給家長的一條飛信,信息內容是學生當天需要完成的家庭作業。
????“現在小學老師,用‘飛信’給孩子布置作業啊!”日前,一位家長的帖子在網絡論壇上炒得火熱。隨即多位網友跟帖表示同感,老師通過飛信、電子郵件等方式,把學生作業告知家長,以便監督孩子完成的現象并不少見。記者了解到,在本市部分小學,學校給家長布置各種名目的作業,包括出試卷、下載打印資料、做剪報、批改作業、督促學生在家學習等“作業”,成為不少家長下班后接著要干的“工作”。
????針對個別小學存在課業負擔過重、老師給家長布置作業的現象,海淀區教委近日面向該區小學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小學規范管理落實減負增效的意見》,在倡導家長與學校相互配合教育學生的同時,不主張給家長布置作業。《意見》還重申,小學一至二年級一般不布置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可以適量布置作業,但總量不得超過一小時。
????海淀區教委表示,各小學要針對學生差異,精心選擇和設計作業。加強對作業的批改和及時反饋。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面批,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輔導。
????【現場走訪】
????學生減少作業量教師上課探索新路子
????去年九月開始,北京育英學校在“提高課堂有效性,努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引領下,小學一二年級全面取消了書面作業,三到六年級的作業量明顯減少,學生有了更多自主支配的課余時間。近日記者來到育英學校小學部,發現該校的新舉措受到師生和家長普遍歡迎,老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效率均有所提升。
????小學生書面作業減少
????書面作業的減少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白燁晗是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現在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古箏。“已經學了三個多月了。我從小就喜歡音樂,但是原來因為要寫作業,沒有足夠的時間練習。現在我的作業在學校就可以基本完成,即使回家寫,最多也不超過半個小時,我就想利用課余時間多掌握一門特長。”
????低年級學生沒有書面作業,教學質量如何保證呢?“我們主要在‘玩兒’上下工夫。”一位二年級數學老師介紹說。數學課可以經常開展實踐活動,如“24點游戲”,學生從一摞撲克牌中任意抽取四張,運用所學的加減乘除等運算方法,使其最終計算結果等于24。
????教師探尋教學新思路
????學生的課業負擔明顯減輕,但教師身上的擔子卻“加重”了。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聽課效率,使他們在作業量減少地情況下依然能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該校任課教師從自身學科特點出發,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突破。
????小學部英語老師魏姍介紹,英語組的老師們通過專題研究,在布置學生作業方面做了多項革新。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嘗試分層布置作業。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對作業進行分層。低年級的學生以單元為主題繪制英語小報,中高年級的學生則根據單元主題進行不同形式的創新作業。
????“現在開放性、創造性的作業多了。”教學主任張育紅說,學生的作業開始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興趣被激發出來,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并沒有因為作業量減少而影響對知識的掌握。老師也有了更多時間投入到課程設計當中,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趣。(實習生王斌)??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