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涉及到千家萬戶,關系到百姓民生。而教育公平則是椰城百姓最迫切、最急需解決的教育頭等大事。我市一年一度的中小學招生工作即將展開,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今年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和舉措,推進義務教育中小學校均衡發展,維護“陽光招生”,促進教育公平?帶著上述疑問,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市教育局局長李燕儀,為廣大家長和學生答疑解惑,作為本報《教育周刊》創刊號奉獻給廣大讀者的一份厚禮。
??? 走普惠路線破解“入園難”
????學前教育是當前我市教育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也是群眾關注度比較高的教育熱點之一,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成為我市教育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
????李燕儀坦言,公辦幼兒園資源稀缺,農村幼兒園發展滯后,各級幼兒園辦學水平參差不齊是導致我市學前教育“入園貴”、“入園難”的主因。從2011年起,我市制訂出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按照“東、西、南、北、中”的布局,力求用三年時間完成32所公辦幼兒園建設,增強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在擴大公辦幼兒園覆蓋面的同時,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鼓勵社會各單位舉辦幼兒園,盡可能滿足全市適齡兒童的入園需求,主動破解“入園貴”、“入園難”問題。
????此外,從2012年秋季起,一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學前教育助學券發放,減輕幼兒家長經濟負擔,對符合條件的在園幼兒每人每年發放400元助學券,僅此一項政府一年就花費3000萬左右。另一方面,規范幼兒園辦學行為和收費管理,全面落實幼兒園年檢制度,加強對幼兒園安全管理,特別是校車安全管理,依法對非注冊幼兒園開展專項整治,進一步提高保教質量。
????標準化配置推進義務教育均衡
????李燕儀強調,義務教育發展的核心是追求教育平等,實現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公平最基本的是辦學條件的均衡。根據市政府與省政府簽訂的備忘錄要求,龍華區要在2012年底前實現區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美蘭區、瓊山區、秀英區要在2015年底前實現區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這是我市教育行政部門在“十二五”期間的中心任務。
????為此,我們一方面加大對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制訂“一校一案”,讓每一所義務教育學校都能有標準化的體衛藝設施,標準化的實驗室和圖書館,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的標準化建設,讓區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在辦學硬件上基本均衡。另一方面,制訂了“海口市教育領域人才隊伍培養計劃”,組織實施“領雁計劃”、“旗艦計劃”、“耕耘計劃”、“晨曦計劃”、“雙師計劃”、“領航計劃”、“全員培訓計劃”和“精英計劃”等八大項目,爭取5年內培養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在省內起示范作用的名校長,同時,分層分類培養一批農村學校骨干教師,每年選拔骨干教師到發達地區進修學習,選拔骨干教師參加國家級高端培訓。每年培訓100名幼兒教師和園長,加大對教研隊伍和教育行政管理隊伍的培養力度等。還通過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的“捆綁式”一對一幫扶,加大優質學校師資到薄弱學校掛職鍛煉的人才流動力度,提升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的整體師資素質。目前,我市正在探索加大教師隊伍交流輪崗的實施辦法,通過政策傾斜,鼓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建功立業。
????64校今秋告別板房回歸校園上課
????實施校安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學校舍安全狀況,直接關系到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然而,校安工程的實施也讓我市近百所學校師生不得不暫時離別校園,在臨時搭建的板房內學習和生活,給廣大師生們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對此,李燕儀強調,實施校安工程,是體現黨和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重大舉措,是國家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戰略部署,也是我市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校安工程完成后,我市將有數百所學校告別危房,用上寬闊明亮的教室,極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學環境。目前,我市共有92所學校因校安工程搭建了臨時板房,給老師和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明確要求各有關項目施工單位抓緊施工,讓孩子們早日告別板房。
????據透露,我市已有18所學校的校安工程完工;預計9月開學前共有64所學校完成工程建設;截至今年12月底前,除了白駒學校和瓊山僑中兩所學校外,所有搭建板房的學校校安工程均可完工。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校安工程竣工后,可新增學位2400個。
????籌建多所優質校滿足百姓“上好學”
????城區麻雀學校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因為其場地較小,多數又臨近鬧市處,存在各種安全隱患,已成為制約海口教育發展的一個難點問題。
????李燕儀透露,市委、市政府對于城區麻雀學校問題十分關注,將其列為我市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來解決。教育、發改、財政、住建、規劃等部門正密切配合,將結合舊城改造工程,結合標準化學校建設和規范化學校創建工作,拿出一個具體的實施意見,爭取早日解決。如將海口市青少年宮劃撥給龍華區,用于整合周邊的麻雀學校;遷建海口實驗中學高中部后,原址用于興建1所義務教育初中學校等等。
????同時,為了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上好學”的愿景,政府加大投入,努力提升城區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的辦學環境和辦學條件,縮小與城區學校的差距。在“十二五”期間,爭取建設一批優質學校。目前,像國貿地區的玉沙學校初中部;海甸島的海景小學(暫定名)、美麗沙學校(暫定名);位于泰華路的港灣實驗小學(暫定名)等一批優質學校已經完成前期的可研、立項、設計、報批等工作,沿江中學和海口二中的改擴建工程已啟動建設,瓊山華僑中學高中部預計9月完工。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將來,我市將新增一批教育優質學校,廣大百姓“上好學”的愿望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滿足。
????嚴肅招生紀律規范擇校管理
????近年來,擇校之風愈演愈烈,不僅干擾了正常的招生制度,而且助長了不正之風,敗壞了社會風氣,極大地損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為此,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教育部門根據《義務教育法》,國家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審計署《關于印發治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的通知》(下面簡稱“國八條”)以及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的意見》的精神,草擬制定了《關于規范中小學擇校招生管理工作的意見》,很快將以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對班額人數、收費管理、招生程序以及錄取分數等問題予以進一步明確,同時對違反招生管理規定的單位和個人提出了具體而嚴厲的懲處措施。
????該“意見”是在“國八條”和省政府辦公廳《意見》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和完善。它的出臺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堅決治理“擇校熱”,推進教育公平,維護教育公正的堅定決心。
?
?
相關鏈接:
海口教育各界 寄語《教育周刊》創刊 點評教育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