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每周咸菜拌飯 大山深處的娃娃誰來溫暖你的胃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  時間:2012-05-30 16:24:23

    8歲女孩方春蘭的飯盒里只剩白米飯,咸菜都已經吃完了。 記者 董旭明 攝

    據說,五月是整年里孩子長身體最快的時段,很多家長都會特別注意孩子的飲食。不過,對淳安縣王阜鄉嚴家希望小學的孩子來說,吃飯可沒那么多講究。

    5月24日11點半,下課鈴聲響過,饑腸轆轆的孩子們從各個教室奔向食堂。

    看看孩子們飯盒里盛的是什么吧——三年級的王林燕,蒸米飯加一勺梅干菜;六年級的潘吉木,米飯拌辣條(5毛錢一包的辣豆皮,村雜貨店有售);五年級的羅靜,米飯加咸茄子干;五年級的羅芳玲:辣椒醬拌飯……

    周一到周五,每日三餐,只要是住校學生,吃的都是這樣的白飯拌咸菜。如果,爺爺奶奶在準備這些咸菜時能加進去一兩根切成片的火腿腸,那就是頂好頂好的了。

    孩子們的一日三餐

    幾乎都是咸菜拌飯

    王阜鄉地處淳安西部大山深處,嚴家希望小學又在全鄉的最西邊,距離淳安縣城還有80公里,與安徽交界。

    平整寬敞的操場,煤渣鋪就的跑道,三層高的教學樓,這所學校看起來如同其他城里常見的學校一樣整潔有序。

    “跟不上形勢”的只有學校食堂。說是食堂,其實并不開火,只是一間擺了六張桌的大屋。屋子靠墻是一溜矮柜,隔成小格子,每個住校學生占用其中一格,每周從家帶來的咸菜和大米都放在這里。

    包括四五歲的幼兒園孩子在內,他們吃飯程序是這樣的:在食堂門口領到自己的飯盒,里面是剛蒸好的米飯,到食堂找到自己的格子,拿出盛著各式咸菜的瓶子或餐盒,舀一兩勺拌進飯里,開吃。吃完飯后,沖洗飯盒,抓進兩把米淘一淘,再放一些水,為下一餐飯做好準備,每次開飯前,老師會把這些飯盒放進鍋爐,把飯蒸熟。

    150多個住校生

    幾乎都是留守兒童

    在這所學校讀書的240多個孩子,來自周圍32個自然村,因為大多數村子離學校有二三十公里路,所以,有150多個孩子不得不選擇住校。

    從周一早晨到校到周五下午返家,住校的孩子們每周在學校要吃13頓飯。

    學校沒有食堂,只有一個鍋爐為大家燒水、蒸飯。所以,孩子們每天可吃的只能是蒸飯。下飯的菜,要從家里帶來并且能連吃5天。滿足這個條件的,也只有咸菜了。

    孩子們正是最需要營養補充的年紀,家長怎么忍心讓孩子頓頓吃咸菜?

    說到這里,全校唯一的女老師、一年級班主任肖倩嘆了口氣,她的班里有25個孩子,只有1個孩子的父母在身邊,其他孩子的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們都跟著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

    “隔代教育本來就很吃力,老人們管了孩子,還得管田里的農活,周末孩子回家能改善改善伙食就很不錯了。”

    學校想辦食堂

    心有余而力不足

    采訪時,校長呂德貴遠遠站在一邊,臉上的表情既尷尬又無奈。他也想給孩子們增加營養,可實在是心有余力不足。

    呂校長扳著指頭算起了賬:學校每年經費8萬元左右。每年固定的大筆開支有:柴火費(用來燒水、蒸飯的鍋爐)1.5萬元,電費1.5萬元,教師培訓費3萬元,為幼兒園老師墊付部分工資1.2萬元。剩下幾千元,用來維持教學運轉。

    “想給孩子們改善伙食就得辦食堂,添置灶具、請廚師的花費不是小數;再說每天買菜也很難,山里蔬菜產量小,到山外面去買吧,交通、人力都是問題;另外我們最擔心的還是食品安全,菜啊肉啊油啊各種調料,不管什么東西出了問題,我們都沒法給孩子家長交代。”

    淳安縣教育局說,全縣像嚴家希望小學這樣的學校還有近20所,都是地處深山的小學,幾千名正在長身體的住校小學生,在學校里頓頓吃的都是咸菜拌飯。(記者張宇燦 通訊員 錢冰冰)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