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5月30日電 (記者朱旭東)記得去年有一張《弟弟要睡了》的照片,在微博被轉發上萬次,許多人看后稱“感動得想哭”。照片上,湘西鳳凰縣好友小學二年級十歲女童抱著兩歲的弟弟上學,一邊聽課,一邊哄弟弟,悲情鏡頭令人動容。留守女孩的爺爺奶奶共帶著家里8個小孩,老人照顧不過來,小女孩承擔了照顧弟弟的重任。
放在記者案頭也有一張《媽媽陪我去上學》的照片,照片中的留守小女孩背著書包,看著自己用粉筆畫在門板上的“媽媽”,默默無語。這張照片是記者無意中從一本新聞雜志上看到的,瞬時被震動了,剪下來擺放在案頭醒目處,希望能時時被震動。
在中國,近二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為了過上好一點的日子,離開農村到城市謀求發展,卻把孩子留在了家鄉,這些孩子約有5800萬。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城鄉的經濟實力差距,使得留下來的孩子,過早地守著這片土地,在留和守中度過自己的勞累、孤寂和貧乏。
“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我們需要你們,我們一直在等待。從你們走的那一刻起……我等待的,其實是你們的愛!”江蘇省高淳縣陽江鎮中心小學“留守兒童希望工程援助站”黑板報的這段話,流露出留守兒童的內心渴望。
關愛留守兒童,政府及社會各界一直都在努力。記者曾經采訪過一些留守兒童集中的縣市鄉鎮,他們正采取各種措施,盡可能地關心留守兒童。比如江蘇省興化市中堡鎮中心校,讓300多名留守兒童與全校30多位教師“親情結對”。每到留守兒童生日,學校會送上蛋糕和賀卡。校外則協調鎮關工委、鎮文化站等社會力量,聯合成立“中堡鎮校外輔導站”及4個村點輔導站,把那些雙休日、節假日獨自待在家里的留守兒童、在游戲室網吧的孩子,吸引過來讀書、看報、練書法。
但留守兒童的話題,依然像一根堅硬的刺,實實在在存在著,讓人一絲絲地疼,目前乃至將來一段時間,都不會有完整的、完美的解決方案。
于是我決定,去關注一位曾經采訪過的留守兒童。雖無法給他親人般的關心,也要若即若離地關注他。因為我相信,如果他能感覺到這份關注,他的內心肯定會多份溫暖。我還要告訴他一句話:珍惜自己,愛護自己,未來會更美好。不知道他能否聽懂,但一定要告訴他。
(朱旭東)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