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孔子學院聯席會議6日至8日在英國愛丁堡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國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許琳7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孔子學院還很年輕,要有耐心,讓它在風雨中成長。
“經濟一體化帶動了中國熱,從而產生了漢語熱,”許琳說。中國有很多企業到國外發展,但是文化沒有跟過去,而西方用來傳播文化的歌德學院、塞萬提斯學院等已有一定影響。歌德學院有60多年歷史,最初的一段時間也有不少負面的聲音。“相比之下,我們的孔子學院還很年輕,最初的階段需要聚氣,擴大影響力”。
談到前不久美國孔子學院教師簽證風波,許琳認為,孔子學院總體來講是受歡迎的。“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會有一些雜音,但是有人批評表示有人關注”。
展望孔子學院的未來發展,許琳表示,希望能夠培養出年輕一代的漢學家,知華、友華,為在國際的話語體系上占據更重要的位置作出貢獻。
來自歐洲26個國家75所孔子學院的中外方院長、15名孔子課堂代表以及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人民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招生辦)在內的15所中國合作院校的代表出席會議,會議主要就孔子學院的發展規劃、質量評估以及新漢學研究計劃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全球首家孔子學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韓國首爾成立。截至2011年底,全世界已有105個國家建立了358所孔子學院和500個孔子課堂。2011年,各國孔子學院注冊學員已達50萬人,課程包括漢語以及書法、武術、中醫藥等傳播中國文化的科目。(記者白旭)
(新華網)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