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流中學歡聲笑語的課堂
海口網消息6月13日? (記者 黃敏)在椰城海口的西郊,一所農村普通中學默默地走過了半個多世紀,雖然它沒有恢宏的校門和耀眼的明星學生,但是卻有著不可小覷的驕人成績:2004年至今,長流中學的歷年高考二本以上入圍率連續(xù)八年名列海口市普通中學的第一名,被譽為“農村教育的典范、海口市基礎教育的一面鮮明的旗幟”,成為我市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一個成功范例。
這樣一所農村中學,如何創(chuàng)下高考輝煌戰(zhàn)績?記者與您一樣,滿腹狐疑,來到學校探秘。
高考成績
二本以上入圍率年年過半
長流中學高考成績被譽為“敢跟省級學校一較高低”。校長陳毓斌介紹說,2007年,該校高考二本以上入圍率是61.9%;2008年,高考二本以上入圍率是62.1%,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9年、2010年,該校高考二本以上入圍率也基本保持在50%左右;2011年,該校高考二本以上入圍率是56.7%。高考二本以上入圍率在海口市普通高中中遙遙領先,成為“中等生成長的搖籃”,并形成了長流中學的“低進高出”現象。
2010年,長流中學中考成績綜合評價指數名列海口市農村中學第四名;2011年中考總合格率達到52.3%,綜合評價指數列全市農村學校第一名,初中部辦學水平不斷前進。
2011年,該校課題《基于目標教學的學校課程建設實驗研究》榮獲全國目標教學“十一五”研究成果一等獎;地理組王金花老師被評為海口市“十佳農村教師”;政治組陳芳花老師榮獲全國優(yōu)質課評比一等獎。2012年,該校數學組吳興老師參加海口市青年教師教學比賽,榮獲初中組一等獎;地理組李曼老師參加全市、全省地理課堂教學比賽,榮獲海口市第一名和海南省第一名。
因材施教
國家課程標準“本地化”
翻開長流中學的地理學科教案,關于《地球的認識》章節(jié)中,國家課標里的只列出了兩個要求,而在長流中學地理老師的課標解讀教案里,卻分成了基本、中等、高等以及暫不宜拓展4個層次、8個標準要求,并將各知識點編成十多道填空、填圖題目,讓學生能從課本中找到答案、提前預習,課后也可以作為各知識點的復習題,厚厚的課本,變成了一張張薄薄的試題。
從事地理教學的吳英志副校長告訴記者,之所以這樣細分國家課標,是緣于學校推進的國家課程標準化解讀工程。該校地處農村地區(qū),學生生性好動,具有較豐富的大自然知識,但對社會信息的了解相對較少,分層教學,依據“國標”來制定“校標”,是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努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去尋找現有教材未曾涉及的領域、挖掘現有知識層面下的更深層的適合學生且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資源。“老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學得懂,學生能學得懂了,學習就有興趣了。”吳英志副校長說,“這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十分有利。”
另一方面,將國家的課標“本地化”,也促進教師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有效性。
三個大膽
老師“有舍”讓學生“有得”
長流中學的優(yōu)勢科目有數學、地理、政治、化學等學科。該校入學的學生絕大多數是農村學生,卻能有近60%最后走進二本高校。如此之高的二本入圍率,都緣于學校的三個大膽,舍得放棄。
校長陳毓斌介紹說,長流中學連續(xù)三屆校長始終堅持“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信念,為了讓學生都能跟得上“大部隊”,學校大膽降低教學起點,首先保證了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教學上,我們一直遵循前任校長萬輝留下的寶貴理念:不要因大多數學生永遠搞不懂的問題影響進度,要舍得放棄;同時,也不要為了趕進度而讓學生在云里霧里飛。”陳毓斌校長說道,農村中學的學生基礎較差,那就將高一、高二的教學和考評定位在迎戰(zhàn)基礎會考上,學生“需要什么”,老師就“教什么”,不求難、不救快,扎實給學生打基礎。
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還大膽降低訓練難度,例如學段考核的試卷中,30%為課本上的原題,30%為課本習題改編,30%為練習冊改編,10%考核能力習題。而補考試卷中均為課本上的內容,這讓學生能夠“跟得上,不掉隊”。
此外,學校還充分運用學分管理中修時評價的提醒制,保證了高中部沒有學生逃學、溜號,在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后,給予學生充分信任,并在周測、月考中大膽采用了“無人監(jiān)考”。
正是由于老師在教學上舍得放棄,讓學生在“簡單”中發(fā)現自己的“潛力”,樹立信心,傾心向學,呈現出該校特有的“低進高出,高進優(yōu)出”的現象。
領導結對
落后學生要跟蹤
為了更多地幫助“后進生”,長流中學還實行“德育跟蹤生”的制度,學校領導每人負責帶領多名班主任“頭疼”的學生,采取輔導、談心、家訪等多種方式跟蹤幫助后進生。
2009屆的小柯(化名)同學上學常遲到,上課不認真,學習不積極,不守校規(guī)、班規(guī),且成績一再下滑到全班倒數,到高三更是曠課去上網,是一個很難教育好的學生。面對他的退步和墮落,班主任一方面繼續(xù)對他加大輔導功課力度,另一方面積極與家長進行聯系和溝通。其家長向班主任訴苦:孩子在家?guī)缀趺刻於忌暇W,自己打過罵過,甚至想把電腦砸了,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針對這個情況,小柯的結對領導幫助家長制定方案:家長與孩子商量,每周二、四晚上可以上網,但周一、三、五要晚修,父親不能像過去那樣粗暴對待他,小柯答應了。一段時間后,小柯開始有所轉變,遲到現象減少,成績有所進步,甚至周二、四晚上也不上網了。在2009年高考中,他以總分581分考上了二本學校。
同樣的方式也幫助了2008屆一名曾經想上完高二就借錢開服裝店的學生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學院飛行專業(yè)。
“我們要求老師做家訪,這是學校的常規(guī)工作。我們的老師走進學生的家里,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并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了解學生以往的學習、生活情況。通過這樣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后,我們的老師一般就會對學生的在校教育產生更好的辦法”,吳英志副校長說,家訪過程中老師不只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在校信息,更對學生的進步向家長及時反饋,取得家長支持和信任。家訪后的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都會有所好轉,一些學生甚至和老師成為好朋友,這也大大拉近了師生關系,從而實現跟蹤教育的良好效果。
送教出校
家長課開到村莊里
長期以來,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發(fā)現,部分家長在教育小孩的方法上,缺乏科學的指導和有效的監(jiān)督,家庭教育效率不高。最終,學校認識到: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深刻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要提高孩子的素質,首先就要提高家長的教育小孩的有效性。為此,長流中學不僅創(chuàng)辦了家長學校,還與各村委會聯手,把家教培訓活動開進社區(qū),送到家門口。
長流中學首先在與學校僅有一墻之隔的美德村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家長培訓基地,并在該村舉辦了第一期的家長培訓會,該校的家教講師團還針對性地選擇第一個培訓專題《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并由家長學校辦公室撰寫培訓廣播稿,鎮(zhèn)政府和美德村委會利用有線廣播進行宣傳動員。美德村委會特地召開村民小組會,由村民小組長挨家挨戶宣傳發(fā)動,要求每個家庭一定要派一名家長來參加家長培訓學習。當期共有223位家長參加了學習,入座率達98.6%。此后,鎮(zhèn)政府在全鎮(zhèn)范圍通過廣播,高度贊揚美德村委會積極配合學校辦好家長培訓的工作事跡。
通過這次家長培訓會,多數的家長認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是小孩在家庭中學習的榜樣,父母做不好,小孩做事往往也會不盡如人意。培訓結束后,許多家長在平時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對自己的小孩進行言傳身教,使得美德村的孩子在言行舉止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家長培訓效果初步顯現。
有這樣一個好的開始后,長流中學又在堂善村、傳桂村、博撫村、美李村等相繼開辟培訓基地,各村委會干部積極配合,家長學校贏得了長流鎮(zhèn)各界人士和廣大家長的認可,家長參加學習出勤率達90%以上,家長受教育率達98%以上。通過培訓學習,家長對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威信、如何與子女進行溝通與交流、如何指導子女與異性進行交往、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當孩子成績下降時怎么辦等問題都有了認識,并不斷探索可行的教育辦法,積極配合學校教學,家校“聯盟”,幫助農村孩子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
相關鏈接:
海口靈山、長流中學校長做客本網 解讀中招政策
海南“美在心靈”大學生支教志愿者走進海口長流中學
海口市長流中學咨詢室在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