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高招會上,一位老人席地而坐,專心致志地翻看招生簡章。記者王媛/攝(資料片)
大學排行榜,指導還是忽悠
不公布具體指標,學校位次差距大,缺少公信力和權威性
27日,省高教評估所發布2012年全國大學排行榜。與部分大學排行榜類似,此次排行榜發布并沒有公布詳細的評價指標,這讓一些考生和家長對該排行榜的權威性產生質疑。專家指出,信息不透明易滋生錢名交易。
隱藏指標體系
排名缺公信力
27日,省高教評估所發布2012年全國大學排行榜,前3名高校仍被北大、清華和浙大占據,與去年相同。山大由去年的12位上升至11位。
山東省高等教育評估所主任楊玉春介紹,2012年全國大學排行榜是根據高校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兩個方面,按照29項綜合指標對全國高校進行綜合和分類排序。與2011年版本相比,增加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如“教育部最新推進的卓越人才培養系列計劃、‘973項目’”等。
記者注意到,排名在第一位的北京大學和第二位清華大學之間有約11分的差距。山東省高等教育評估所特聘專家王海濤說,兩校“教學水平”相差無幾,“主要差距是在科研方面。”
那么,具體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評價指標是什么?對此,省高教評估所有關負責人表示不便公布,“其他的大學排行榜也不公布詳細指標,不公布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當前存在中國校友會網等十多個機構,推出了30多個不同類型的大學排行榜,部分排行榜并未明確交代“指標體系”的構成。
高校位次“掐架”
難說誰更有說服力
在形形色色的大學排行榜中,高校的位次也有“打架”情況。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例,在2012年“武書連版”大學排行榜中,該校排名第17位;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中,該校排名第9位;而在此次剛出爐的“魯版”大學排行榜中該校則跌出了前30名。
“不同排行榜側重點不同,標準也不同,考生和家長在參考時首先要弄清楚這些,然后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綜合考慮選大學。”王海濤解釋說。
除各排行榜排行位次“打架”外,圍繞大學排行榜的還有“潛規則”質疑,曾有大學校長表示,有排行榜制作機構找上門索要贊助。對此,楊玉春說:“我們的排行榜是公益性的,沒有與高校聯系過,數據來源于教育部和官方機構,絕對不存在潛規則。”
信息不透明
易滋生錢名交易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目前國內的大學排行榜選取指標可能存在不科學、不真實、不獨立的情況,這造成了大學排行榜互相掐架以及公信度不高。“考生在報考時可以作為參考,還應該結合各方面的情況,對高校和專業進行綜合判斷。”
“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個高校在辦學時喜歡追求‘高大全’,在評價辦學成就時,往往也采取‘數量指標’,如學生規模數、論文數、院士數、課題經費數等。”熊丙奇認為,“這些功利性的指標與大學辦學質量無關。”他舉例說,國外大學排行榜指標確立更考慮“質量性”和“構成性”,如美國《新聞與世界新聞報道》大學排行榜就包括了新生選擇性、新生留校率、教師資源率等指標。
另外,熊丙奇指出,由于高校信息不及時公開,排行機構使用的數據有可能是老數據,或者是“虛假數據”,這種信息不透明給“錢名交易”提供了空間。
他認為,要提高大學排行榜的公信力,除了高校等有關部門要做好信息公開外,還應該保持排行榜發布機構的公立性,教育部門做好監管,促進大學排行榜規范和成熟起來。(記者楊凡)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