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對“未來競爭”的焦慮,讓孩子們的“人生起跑線”不斷往前挪。據“百度百科”,早期教育是全民終身教育的開端,目前,國內部分院校早期教育系規定,0至3歲屬于早教范疇。
近年來,早教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然而,相關監管及規范措施卻遲遲未能跟上,日前,記者對福州市早教市場進行了深入調查。
寶寶叼著奶嘴上課
6月24日,市民王女士將1歲半的寶寶送到冠亞廣場一家早教中心試聽課程時,火爆景象讓她傻了眼,“密密麻麻全是人,那些寶寶中不乏裹著尿布的,叼著安撫奶嘴的”。
很快,這次試聽給王女士帶來別樣感受。“老師居然只用英語教學,1歲半的孩子,中文都聽不清楚,如何接受英文?”好在寶寶玩得還算開心。不過下課后,早教老師給王女士出了個難題:一年下來,套課費用總計1萬多元。
孩子6個月大時,市民鄒女士有過一次不愉快經歷。在一節早教課上,她帶著寶寶進行肢體互動,由于坐不穩,寶寶往后一仰,后腦重重撞到護欄上。“這么小的孩子,適不適合早教?”鄒女士打了退堂鼓。
嬰兒多大適合早教?6月27日,記者致電多家早教機構,對方均表示,在孕期時即可早教,而送到早教中心,6個月大足矣。
記者走訪了福州10多家早教機構,發現這些機構或以“雙母語”為主打,側重英語教學;或宣稱提供蒙臺梭利教育,還有的稱提供專業的奧爾夫音樂訓練。各種專業術語讓家長一頭霧水。
對此,福州教育學院蘭貫虹老師指出,盲目早教對孩子沒有益處。如雙語教學,0至3歲幼兒若介入第二語言,將可能造成母語紊亂,導致不愿開口說話;又如奧爾夫音樂等課程,其實適用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0至3歲的幼兒并不能理解。
蘭老師表示,在0至3歲的早期教育中,環境對幼兒大腦發育質量十分關鍵,但這是指家庭環境,取決于家長。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亦指出,不建議將0至3歲兒童送去早教機構:“過早將幼兒送入早教機構并不符合科學育兒規律。在該年齡段,家長對孩子教育起到決定性作用。”
部分課程收費趕上MBA
“一節課45分鐘,收費在130元到200元之間。課程節數越多越合算,96節課1.26萬元,最便宜的48節課要9000元。”6月27日,金寶貝早教中心的課程顧問告訴記者,如選擇96節的套課,每周兩節,基本在一年內上完。
記者先后咨詢了福州金寶貝、紅黃藍、新愛嬰、東方愛嬰等10多家早教機構,發現選擇最少課時和最便宜價格的套課,至少也要花費5000元。“這都趕上MBA了。”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其在福州大學就讀MBA,3年的學費5萬多元,1年也就1萬多元。
與收費較高的民辦幼兒園對比,早教收費也貴得驚人。以融僑幼兒園為例,其一個月收費1200多元,一年費用與金寶貝96節的套課費用基本持平。一名民辦幼兒園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課時算,早教收費是幼兒園的5至8倍。
然而,昂貴的費用并未讓家長們退縮。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福州多家知名的早教機構,基本上門庭若市。“質量好,收費高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要上,就上最好的。”這是一些家長的解釋。不過,許多家長對其收費過高也抱有疑慮。
福州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早教機構的收費并無統一規定,課程價格受市場調節,屬市場行為,只能通過其主管部門進行規范。
監管缺失亟待規范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早教市場監管乏力,亟待規范。
以福州10多家知名早教機構為例,他們雖冠以早教名義,實際上大部分卻以教育咨詢、培訓中心名稱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教育部門缺乏監管手段和執法依據。
監管機構缺失,導致早教辦學標準、師資準入等處于自訂、無序狀態。除收費高昂外,課程隨意設置、虛假過度宣傳、師資參差不齊等問題亦十分突出。如一些早教機構吹噓自己是“領導者的搖籃”、“MBA寶寶班”,某早教機構官網宣稱:“擁有與MBA同樣的能力培養理念。”
由于專業人才少之又少,同時又缺乏對早教師資的相關規定,一些早教機構便降低了對教師的要求。記者在“海峽人才網”一則早教老師招聘啟事上看到:“本科學歷,流利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優秀的溝通協調能力”,卻無相關教育資格證書要求。
福州市民陳女士曾在某商場營養品專柜認識一名柜員。兩個月后,雙方在早教中心再次相遇,對方已變成早教老師。
對此,福州教育學院蘭貫虹老師指出,鑒于家長對早教方法和早教機構識別能力不強,政府應通過行政手段,規范早期教育。她呼吁,相關部門在家長拿準生證之前,就應對其進行正確的早教培訓,然后由家長對幼兒進行教育。
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開辦針對0至3歲幼兒的早期教育機構,原則上需經過所屬縣(區)教育局審批。由于目前行業法規尚未出臺,教育部門已積極開展早教試點工作,嘗試以掛牌方式,依托幼兒園等教育機構,面向家長傳授早期科學育兒的經驗與方法。(記者郭政 實習生 李佳倫)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