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職校不再是無奈的選擇
海口一職中創新發展模式,增強學校引領力和學生競爭力
“鄭校長,由于業務繁忙,我們這邊急需四五十名技能過硬,形象俱佳的中職畢業生或實習生,能否幫忙解決?”今年5月中旬,海口市第一職業中學校長鄭大裕接二連三收到用人單位的求援電話,但該校今年千余名二年級實習生早在4月初就被省內各大知名酒店、企業等用人單位“一搶而空”。面對許多用人單位的“救火”請求,鄭大裕校長只能無奈表示:“確實是手上沒有學生了。”
是什么原因讓一所中職校的畢業生如此“搶手”,年年都出現用人單位提前到學校預約還定不到學生?是什么原因讓一所中職校的招生工作其火爆程度甚至超過了部分省市重點中學的招生?讓我們走進海口一職中,看一看該校是如何做到這些的。
□本報記者 陳新衛
高就業率,倍受學生家長青睞
今年4月28日一大早,大致坡中學的李同學在父親的陪同下,來到海口一職中與其他3000余名學生一起參加該校的招生面試。當記者問李父:聽說李同學學習成績不錯,為何不選擇報考普通高中而是選擇一職中?李父說:這里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有專長,成績好的學生還沒畢業就提前被高檔酒店或知名企業招聘去了。我們是農村人,家庭條件較差,即使孩子大學畢業了也難以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還不如提前讀中職學校更實惠,讓孩子早點有出息。
李父并不是草率地選擇一職中,在做出這一選擇之前,他先到學校進行了一番詳細調查:海口一職中是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還是海南省信息技術職業教育集團龍頭學校。計算機、經貿管理和旅游服務是該校的三張王牌,計算機部又分為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平面設計等三個專業,其中,計算機網絡畢業的學生,一般都能在長城寬帶、聯想服務站、海南新中北、海南紐康信息等大公司工作,月工資在2000元—6000元不等。“我們村三四個小孩就是這個專業畢業的,每月掙的錢多,工作又體面,逢年過節回家都令同村的年青人十分羨慕。”看到李父羅列出如此詳細的“功課單”,他能將兒子送到一職中就讀也就不足為奇。
該校甘方波副校長告訴記者,類似李父想法的家長每年都不少,這主要得益于省、市政府近幾年對職業教育的重點扶持,讓職業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以一職中為例,學校近三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8%以上;高考班學生參加全國普通高考本科入圍率也在40%以上,專科入圍率達98%以上。而且,學校還擁有在海南省、乃至全國一流的校內實訓設施,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熟練掌握上崗前的各項實訓技能。“我們的畢業生大多數都不用培訓就可以直接上崗,這也是為什么用人單位每年都青睞預約一職中學生的主要原因。”
創新實踐,中職生當起小老板
作為一名中職生,掌握一門謀生技能是最重要的一項學習任務。然而,傳統的“先教學后動手”的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模式,顯然不適應對動手能力要求更高、更強的中職學校。于是,一職中的師生們以“敢為先、善為新”的創新精神,大膽破除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校園內試點創業基地,變單一的課堂傳授為體驗式的互動,讓中職生不僅當起了“小老板”,學會了創業,而且學生們在親身體驗和操作中掌握了專業的技能,培養對行業的情感,領悟職業的真諦,真正實現了“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新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倍受師生好評。
走進一職中經貿部“獨具一格”的創業教育基地———格子鋪,你會發現,每一間格子鋪就像是一個商場的濃縮版,里面的商品琳瑯滿目,有各式各樣的小飾品、化妝品、香水、圍巾,還有制作精美的手工藝制品,每一樣商品都經過競爭上崗的“格主”事先作市場調查,篩選出最適合師生、最受師生喜愛的物品。在這里,每一位學生儼然一個個小老板,選貨、進貨、銷售、盤存等工作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每一位“格主”還要配備若干名財會主管和營銷主管,力爭自己的格子鋪實現利益最大化。這種校園內的短期見習,每三個月輪換一次。開業僅三周營業額就達到了5800多元,手捧著自己的勞動“果實”,營銷主管莊雪同學說,“以前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同學們平時很少有實踐的機會,現在可好了,我們不僅能自己銷售商品,而且從采購、銷售、盤存都必須親力親為,為我們今后的創業或工作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同學們的學習和工作熱情空前高漲。”截至目前,已有4位同學在格子鋪的基礎上開起了“網店”,并在畢業時成功帶離校園,成為名副其實的小老板。
與此同時,計算機部的同學們成立了3個工作室:硬件維修工作室負責全校電腦維修;影視制作工作室則負責學校重大活動的攝影、后期制作,以及老師的婚宴攝影等;廣告設計工作室則提供橫幅制作、廣告設計、作品展示等。旅游服務部的同學則辦起“茶餐廳”,每天下午制作各式糕點、飲品,為全校師生提供色、香、味俱全的“下午茶”服務。
計算機部的龔海浪部長說,“新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新嘗試,學生們在完成技能實踐的同時,提煉出理論觀點,對在校生理解概念要領、增強動手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許多往屆畢業生也紛紛回校客串指導老師,同時“回爐”鞏固提升理論水平,更好地學以致用。
前店后校,引進國際先進模式
世界上有三大職業教育模式:學校模式、企業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職業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針對目前大多數校企合作僅停留在學生到企業見習、企業派人到校授課的低層次合作的現狀,一職中人積極謀劃創建企業校區新嘗試。目前,該校與亞洲最大的泰餐連鎖企業———亞洲蕉葉飲食集團合作,引進瑞士洛桑“前店后校”的國際先進模式,在校園內設立企業校區,讓一二年級的在校生足不出校門,就能進入企業直營店進行見習服務,提升他們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還能在見習階段有勞動報酬,畢業后直接在蕉葉集團工作,免去學生就業的后顧之憂。
據透露,為培養更多服務于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高端服務人才,該校正在積極與北京外事職業學校聯系,實行強強聯合,借助北京的辦學優勢,引進企業贊助,采用?“0.5+1+1.5”的模式,即在校學習半年,赴北京學習一年,到企業半工半讀1.5年,為企業培養高端服務人才。另外,該校還與深圳潮江春飲食集團合作,采用“1.5+1.5”的半工半讀培養模式,入讀該班的學生免學費和住宿費,每月還有生活費補貼。此班由新招學生入校后自愿組班;潮江春集團還斥資在校園內建設教學見習基地,學生在校期間可到見習基地服務,其工資待遇等同于頂崗實習生。
在培養實用性技能人才的同時,一職中著眼于學生明天的發展,面向有志愿到高等職業院校深造的學生開設了“中高職銜接立交橋”,學生在一、二年級先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并參加專業見習活動,三年級進行高考復習,通過參加全國普通高考或高職院校自主招生考試,實現到高等學府就讀的夢想。
特色是一個亮點,也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榮耀。海口一職中鮮明的辦學特色,越來越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更多的學生、家長慕名而來,滿載而歸。
▲一職中學生在觀瀾湖高球會實習。
高規格房產實訓室。
本欄圖片由一職中提供
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合格的勞動力,而是培養二十一世紀有知識、有技能、遵守職業道德的勞動者,這樣的高技能的專業人才將支撐區域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從而提升我們的競爭力。在“十二五”期間,一職中將力爭做到四個創新:即創建中職教學改革創新示范校,創建企業校區體制創新學校,創建信息技術實訓基地,創建中職生深造集訓基地、提升品牌引領力。
———鄭大裕?
我心目中的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