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36歲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2007年,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進入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擔任數學教師,現任學校初中數學組組長,因其做事嚴謹、雷厲風行,學生們給她起了一個親切昵稱——“余哥”。

    海口九中尊重學生個體成長打造青少年科技搖籃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2-07-04 17:50

    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海口九中尊重學生個體成長打造青少年科技搖籃

    ?

    學科“小先生”為“徒弟”們答疑解惑。

    小發明家接受發明答辯(本文圖片由九中提供)

    合影

      校長寄語:

      無論你從哪里來,有著怎樣的背景,

      在我的眼里,你是特別的!

      無論你的起點在哪里,有著怎樣的能力,

      在我的眼里,你會進步的!

      無論你曾有怎樣的經歷,幸運或不幸,

      在我眼里,你會成功的!

      ———陳運香

      在海口繁華的海秀路上,一所有著54年歷史的初中,正散發著越來越強的科技之光:這里有“三學兩評”的自由課堂,這里有科普社的自由想象,這里更有老師的用心引導。更重要的是,這里的校領導有著“成長比成績更重要”的先進理念,讓這里的孩子度過了一段美好的初中時光。

      □本報記者?黃敏

      科普社里出了

      科協主席獎??

      

      “叮鈴……”今年全省中考第一天,海口九中的團委書記陳燕茹老師接到了海口市科協的電話,通知說2012年獲得海南省24屆科技創新大賽最高榮譽獎———“海南省科協主席獎”的韋翔天同學要帶著自己的發明《課堂電子點名簿》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的答辯,“8月10日就要出發了。”陳燕茹興奮不已。

      在今年的科技創新大賽中,“科技高產戶”韋翔天一下交了三個作品,包括家庭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及關于旅游商住酒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現狀調查。他不僅自己制作,還帶著同學們一起搞創造發明。“今年我們獲得了參加科技創新大賽的歷史最好成績。”

      “在我們學校,科技發明是全校都重視的大事。”陳燕茹說,學校組成了由15名老師組成的科技創新小組,只要學生有創作的想法,老師必須無條件輔導,直至作品的誕生、參賽等等。為了參賽,每個小選手還在家里苦練答辯、待人接物。同學們參加一次比賽,可謂是將科學知識、交際能力、調查能力、思考能力都“練”了一遍。

    ???“三學兩評”讓學生自由發揮

      “初中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可塑性。”長期從事教育的胡老師今年即將退休,但仍工作在課改第一線,“要讓他們最大化地成長。”2009年,學校開展有效教學實驗研究,并自主創建了“三學兩評”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科小先生一拖N”的教學管理模式,最初在27個教學班實驗。所謂“三學”,就是指學生根據學案及課本自學,學生代表展學,展示自學思考的結果,最后才是教師導學,老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根據課標、教材、學情,引導學生突破重點。“老師退到最后才講,這是要讓老師轉變傳統理念,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要根據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易動、不穩定的特點,發揮他們的潛能,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完之后再評,印象深刻且收獲頗豐。“二評”就是課堂上練習反饋,班上的20名“學科小先生”對自己結對的“徒弟”進行指導評價后,學生再各自自我反思、評價。如此課堂,給學生更多自學、訓練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學會自學,并鍛煉了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領導能力,學生“師徒”之間有了包容、敢于接受、直面失敗等良好品質。

      校本教研師生共同成長

      “三學兩評”教學模式中,老師看似任務減輕了,但要引導好學生,自己仍需要下苦功夫,做更細致的工作。為此,學校開展了校本教研活動,除了組織老師參加各種通識性培訓和學科性培訓外,校長還堅持從教育思想、課改形勢、課改理念和學校課改發展方向上深入研究,并傳遞給各學科老師。“我相信,成長比成績更重要。”校長陳運香到崗的第二天,便開始了教學改革,教會老師如何引領學生成長,而不僅僅是學習課本知識。

      學校還聘請省內外專家講解教學前沿理念、有效教學操作方法等,并分學科邀請省、市教研員就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科研、評價命題等方面對老師進行具體指導。

      教導處和教研室還牽頭成立了由50名學科骨干組成課題研究組,著力解決各種教學上的問題,對教學上的案例進行集體分析,并在反思中改進,同時以課堂教學研究為突破口,用科學的方法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研究。如此一番科研,讓老師也跟學生一樣,在不斷地成長,自己能收獲教學上的進步,自然也不會再滿足于日復一日地“背教案”,而是主動學習、尋找并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學校老師的專業水平自然“蒸蒸日上”。

      讓學生都有“美好初中”

      “成長比成績重要”。在九中學生的手中,有兩本冊子,幫助他們度過美好初中并在德智等多方面實現成長。《我的美好初中》小冊子上,有同學、老師、班主任、家長等人的評價,而評價內容涵蓋豐富,包括學業優秀、成長進步、品格優良等,這是九中德育工作最具創新性的亮點———設計了有利學生成長,能給予學生平等關愛,尊重學生差異的評價體系。

      在海口九中老師眼里,不以成績論英雄,而是以學生的成長來評價每個學生,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并強化它,比如勇敢、誠實、勤勞。“這將會成為他們今后走向社會的立足點。”陳運香認真地說道。學校主張老師“親近”學生,但又不束縛學生的成長,并且給予各種鼓勵,讓學生“積極、樂觀、陽光”地度過一個美好初中。

      學生手中還有《量化管理及家校聯系手冊》,這里可以填寫我的榜樣、座佑銘、追趕目標、成長計劃等。學生的每周表現都會呈現在手冊中,家長可以通過手冊留言與老師交流,了解學生情況并提供幫助。小小的冊子,建立起了家校溝通的橋梁,更成為了學生成長的堅實“扶手”。

      而包括了規章學習、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禮儀教育、美德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德育主題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之余,也能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同樣的進步。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作者:] [編輯:韓靜] 

    網友回帖

    海口秀英區將新增3所學校 今年底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今年海口中小學新生入戶調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職(專科)批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出爐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2018屆音樂表演班的11名大學生用17種語言翻唱的歌曲《帶你去旅行》。
      對于高三的同學們來說,距離2018年高考僅剩1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