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7/10/b40ab6c4756f99e65b65e341b27ca478.jpeg)
張萍正在給學生上課。
????教室和宿舍的窗戶已經變形,室內桌椅“嘎吱嘎吱”作響,冬天沒有暖氣,不時會停電……回憶起三年前剛來太行山區教書的情景,張萍說,盡管臨行前做足心理準備,抵達河北行唐縣九口子鄉上連莊高級小學時,她還是感到吃驚。
????為解決農村地區師資緊缺、結構性失衡等問題,2006年起,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農村學校任教。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5月,全國共招聘特崗教師23.7萬名,占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總數的5.3%。
????那是在2009年,石家莊市女孩張萍成為特崗教師,到行唐縣九口子鄉上連莊高級小學教5、6年級學生英語。只有幾間破舊房屋的小院,是她們工作、生活的全部:白天教書,下班做飯,晚上3個女教師擠在土炕上,“沒有電視、沒有網絡,屋外繁星漫天,屋里只有土炕一條”。偏僻、荒涼、甚至有些“惡劣”的環境,讓張萍這個來自省城的姑娘多少有些不適應。
????因為孤獨,一天晚上在院里看到螢火蟲的經歷,竟讓她們高興數日并成為很長一段時間的談資。“在這里,我們漸漸懂得了寂寞和堅守。”
2011年初,石家莊市啟動“山區教育扶貧工程”,涉及行唐、平山等6個山區縣的45個鄉鎮,覆蓋人口60萬。官方計劃利用2-3年時間,高標準新建6所城區寄宿制初中,新、改擴建50所中心鄉鎮(學區)寄宿制小學,使深山區學生全部免費到寄宿制學校就讀。
????當年8月,由真維斯董事長楊勛、“中國船王”高彥明等40位河北省政協港澳委員與當地共同出資建設的上連莊小學教學樓竣工。張萍和她的學生們告別了原來的小學校,搬進了新的教學樓。
????據行唐縣九口子中心學區校長李志介紹,目前,上連莊小學共集中所轄18個行政村3-6年級學生,現有學生219人,服務半徑15公里。上連莊小學校長趙玉英說,學校的5個特崗女教師都是“80后”,張萍最大,也是唯一來自市區。她們學歷高、畢業院校好,教學方式活潑多樣,不讓孩子死記硬背,家長們評價很高。
????英語課上,張萍最大限度用英語講課、提問,帶領學生唱英文歌,學生們自信地用英語回答提問……她希望將來有一天,山區孩子能用英語和外國人直接對話,城市雙語學校的一幕在河北太行山區上演。張萍表示,山區教育扶貧工程使山里孩子住到學校少走山路,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面。同是“80后”的特崗教師閆文娟認為,這項工程可有效縮短山區孩子與城市孩子之間的距離。
????曹鵬嬌是年齡最小的特崗教師,今年只有24歲,卻已在山區教書3年。她認為:“這項工程讓山區孩子接受了相對較高水平的知識教育,對縮小城鄉兒童素質教育有很大作用。”
????五年級一班的女生季露告訴記者,1-4年級的時候,她在附近西彩莊小學上學。那里只有9個學生和2個老師,除了語文數學,其它課都很少上。去年搬新學校后,她喜歡上了張老師的英語課,現在她能用日常英語跟同學對話。六年級的胡佳欣說,張老師課堂生動活潑,同學們都喜歡。
“生活的艱辛與地方的荒涼也曾讓我想家,孩子們的求知熱望又讓我舍不得離開。相比城市孩子,他們更需要專業的老師,這里比城市能發揮更大的價值。”3年里,也有特崗教師因各種原因中途離去,張萍卻選擇堅持。
????她懷念2009年11月石家莊那場暴雪。在這次1955年氣象部門有記載以來降雪最早、雪量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降雪中,她和同事們在學校被困了四五天,沒有水電、蔬菜。“與市區菜價普遍上漲不同,學生家長自發給我們送去了蘿卜白菜。我們在堅守中享受感動。”
????同樣的感動,也發生在閆文娟等多個特崗老師身上。3年教學期滿之際,她們主動申請繼續留下扎根農村,守護山區孩子的求學之路。
????石家莊市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市去年已完成6個山區縣56所項目學校的規劃設計,28所項目學校開工投用,安置山區學生18431名。今年,山區6縣將完成剩余28所未開工項目學校建設和部分學校在建項目,再轉移安置山區學生2萬余名。(完)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