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7/16/0af0874638a2a17458b1095ca07b33bf.bmp)
王淵源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7/16/40f8409e4cbdfa2821768737848544bc.bmp)
韓誠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7/16/971bb59644f34fb4172f8966d836469e.bmp)
山文(左)
????只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就能在這片土地上過上自己憧憬的生活——這是百年來人們對美國夢的詮釋。如今,也有一個關于中國的夢想,這個中國夢是崛起中國的新魅力、新氣質,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片土地上,朝著夢想奮進。他們在中國或尋到了理想的工作,或收獲了幸福的婚姻,或看到了充滿希望的未來。而漢語,正是他們通向夢想的橋梁。
????漢語·機遇
????改革開放剛起步時,很少有人能預料到中國的未來會如何,當年來到這里的外國留學生,往往是為了學習語言,然而,隨著中國的發展,一個接一個的機遇與挑戰向他們襲來,漢語成為他們融入這片土地的敲門磚。
????1979年,韓誠和其他7名美國同學作為最早一批留學生來到中國。這之前的兩年,他在美國讀研究生,專業方向是中國的政治與經濟,為了研究方便,他開始學習中文。1980年,韓誠開始在中國經商,現在的中文名字就是在那個時候取的。“誠”字寓意做人要誠實,做生意要講誠信,這正是他對自己的期許。
????剛開始從商時,韓誠的中文并不熟練。一次,一個來自蘭州的項目團體找韓誠投資一個養雞場,韓誠誤以為他們說的是飛機場。對方跟他解釋是下蛋的雞,韓誠琢磨了一下,“他們是在說飛機爆炸之后落下來的碎片吧。”最后,對方只得抖動了幾下胳膊,作出扇翅膀的樣子,還咕咕咕地叫喚了幾聲,韓誠才恍然大悟,原來此“雞”非彼“機”,引得眾人大笑。
????筆者問韓誠,當時為什么要來中國。韓誠說:“英語和中文畢竟屬于兩個不同的語言系統,在純正的中文環境下學習才有氛圍。”那為什么一待就是34個年頭呢?韓誠表示,是一些因緣際會讓他遲遲沒離開,最后留在了中國。在這里,總是不斷有新的事物出現,總可以接觸和學習新的東西。“一開始也沒有想過2012年的現在還會在中國。如果這34年來中國未曾改變,我說不定就走了。”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