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7月24日消息(馬瑒浩)高三畢業季,一股“謝師”之風在海南刮起,海口“天價謝師宴”亦是引人關注。為了解海南“謝師”形式及相關方的所思、所感,記者進行了走訪。
“我想送給老師一些書籍或者別的有紀念意義的東西來感謝他們的辛勤教導,但暫時還沒想好。”王來基說,他就讀于海口瓊山中學,“看一下別的同學怎么做吧”,“也可能會和父母一起約老師出來吃頓飯”他說道。
在海口,請老師“吃飯”以謝師恩,已形成一陣旋風。海口一些酒店看好“謝師”商機,力推“自家”“謝師宴”。
海口某四星級酒店的前臺黃女士介紹“來我們這里訂‘謝師宴’的不少,‘謝師宴’可以根據顧客的消費水平來配菜,酒水也可以自帶”,“原則上一席要在一千五百元以上,也可略作調整”。
“家庭條件好的同學,請老師去高檔的地方吃飯,費用很貴,我會控制在200-500元之間”王來基說,“我現在還是學生,不能掙錢,花很多錢請老師吃飯我覺得太浪費、沒必要,心意到就好了。”
“老師跟班教育孩子很辛苦”,學生家長黃女士說,“對老師感謝是應該的,到時候我會和孩子一起到學校向老師表示感謝,用語言來表達”,她說,“家庭經濟能力有限,不能像其他家庭那樣擺宴席,孩子也會考慮家庭承受能力。”
像黃女士這樣家境一般的家庭還有很多,對他們來說,孩子上大學費用也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節約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楊世才是海南師范大學附中的高三老師,他說:“許多高三畢業生都會表達對老師的謝意,畢竟老師教導他們了幾年”,他說,“不少學生采用宴請的方式,使老師‘吃不消’,但我們作為老師只能善意引導。”
“我希望孩子們和母校、老師告別后能多和老師聯系,閑暇時多回來看看老師,過年過節給老師發個短信、寄個明信片,多關注學校發展,這要比‘宴請’好的多。”
“有幾個女學生畢業時親手繡了一個大大的‘福’字,制作成匾送給我,有個班級送給我他們的‘班服’,上面寫滿了全班同學的簽名,我很感動,覺得非常珍貴,我會永遠珍藏,還有的學生畢業時贈給老師一面錦旗,上面繡了49顆心。這些是千金難買的謝師感恩禮物!”海南大學章汝先教授告訴記者。
“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不應被‘金錢化’或‘物化’”。章教授呼吁,“家長應理性引導孩子對老師的感恩;學校、老師應加強自律,引導學生與家長簡約、文明、理性地謝師;社會輿論應倡導重情感、有內涵,有意義,富含濃厚情誼、經濟簡約,使老師終身難忘的謝師、感恩形式”。
?
?